顱內動脈瘤系指腦動脈壁的異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見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動脈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齡可發病,40-66歲常見。腦動脈瘤的發病有多種原因,可分為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
先天性
腦動脈壁先天發育缺陷、腦底部血管環的異常交通以及某些遺傳疾病導致或加重腦血管壁的損害;
后天性
先天沒有任何缺陷,而是后天由于一些疾病或意外導致了腦動脈瘤的發生。
腦動脈瘤的發生發展與腦血管壁的特殊結構有關,從解剖學和顯微外科學中可以看出,身體其他部位的動脈都是由兩層彈力層組成,而腦動脈只有一層彈力層,該層還有許多動脈分支的正常開口;所以當某些因素損傷血管壁時,容易在這些部位形成腦動脈瘤。
同樣,腦動脈平滑肌層也在某種程度上存在發育缺陷,如有些部位此層變得菲薄甚至缺如,特別是在動脈分叉部。此外,動脈分叉部更易受血流沖擊的影響,尤其在高血壓和高血脂病人,由于局部壓力增高并形成渦流,導致局部動脈像氣球一樣逐漸膨起形成腦動脈瘤。
因此,飲食、生活習慣等這些后天原因又是加劇腦動脈瘤發生的高危因素,人們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