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毒疾病簡介編輯本段
梅毒疾病簡介
梅毒舊時又稱為“霉瘡”、“廣瘡”、“棉花瘡”及“楊梅瘡”。其病原體是德國的霍夫曼和謝文定在1905年首先發現的,是一種呈現柔軟纖細的螺旋體,猶如金屬刨花,因透明不易染色,又稱為蒼白螺旋體。它被列為世界三大慢性傳染病之一,主要通過性交傳染,是性傳播疾病的一種。
關于梅毒的起源和傳播有很多說法,據西方學者認為,在15世紀以前歐洲無梅毒,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航行到美洲,一些水手與美洲婦女發生過性關系,水手回到歐洲時,將此病傳播到意大利、西班牙。從此以后,隨著戰爭、貿易等因素,梅毒在全世界蔓延開來。
在中國的歷史上,普遍認為于1505年葡萄牙商人進入廣州后,在華南一帶首先出現,以后蔓延,從南至北,遍及各地。在中醫文獻中最早記載有“霉瘡”者是公元1513年釋繼洪氏的《嶺南衛生方》,其卷三末記有“治楊梅瘡方”。“霉瘡”病名首見于公元1522年《韓氏醫通》。1632年陳司成著《霉瘡秘錄》是我國第一部論述梅毒最完善的專著。該書肯定了梅毒的外來性,在治療上除了用水銀外,還用了丹砂、雄黃等含砷藥品,為梅毒治療作出了特殊貢獻。這在當時是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
新中國成立后,在20世紀50年代大規模治療梅毒時,各地普遍應用了多種中醫中藥療法和中西醫結合的療法,為中國在短期內基本消滅梅毒作出了應有的貢獻。60年代初,政府宣布梅毒在中國已經基本消滅了,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2梅毒病因病理編輯本段
梅毒病因病理
病原
1. 梅毒螺旋體
亦稱蒼白螺旋體(Treponemiapallidum,TP),1905年被發現。在分類學上屬螺旋體體目(Spirochaetales),密螺旋體科(Treponemataceae),密螺旋體屬( Genus Treponema)。菌體細長,帶均勻排列的6~12個螺旋,長5~20μm,平均長6~10μm,橫徑0.15μm上下,運動較緩慢而有規律,實驗室常用染料不易著色,可用暗視野顯微鏡或相差顯微鏡觀察菌體。體外人工培養較難,接種家兔睪丸可獲得螺旋體。
2. 免疫性
感染后產生感染性免疫,感染2周后產生特異性IgM抗體,此型抗體不能通過胎盤;感染后4周出現特異性IgG抗體,可通過胎盤。完全治愈的早期梅毒可再感染。另外,TP破壞人體組織,使組織釋放一種抗原性心脂酶,刺激機體產生反應素,用RPR、USR、VDRL等方法可檢出,在感染TP后5~7周或出現硬下疳后2~3周轉陽性。
3. 抵抗力
人體外存活力低,40℃時失去傳染力,56℃3~5分鐘、煮沸立即死亡;潮濕的生活用品上可存活數小時,不耐干燥。對肥皂水和常用消毒劑(70%酒精、0.1%石碳酸、0,1%升汞等)敏感,耐低溫。
病理變化
1.閉塞性動脈內膜炎和小血管周圍炎。閉塞性動脈內膜炎指小動脈內皮細胞及纖維細胞增生,使管壁增厚、血管腔狹窄閉塞。小動脈周圍炎指圍管性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漿細胞恒定出現是本病的病變特點之一。
2.樹膠樣腫。樹膠樣腫(gumma)又稱梅毒瘤(syphiloma)。病灶灰白色,大小不一,從鏡下才可見到的大小至數厘米不等。該肉芽腫質韌而有彈性,如樹膠,故而得名樹膠樣腫。鏡下結構頗似結核結節,中央為凝固性壞死,形態類似干酪樣壞死,唯壞死不如干酪樣壞死徹底,彈力纖維尚保存。彈力纖維染色可見組織內原有血管壁的輪廓。壞死灶周圍肉芽組織中富含淋巴細胞和漿細胞,而上皮樣細胞和朗格漢斯巨細胞較少,且必有閉塞性小動脈內膜炎和動脈周圍炎。此又是有別于典型結核結節的形態特征。樹膠樣腫后期可被吸收、纖維化,最后使器官變形,但絕少鈣化,這又和結核結節截然有別。梅毒樹膠樣腫可發生于任何器官,最常見于皮膚、粘膜、肝、骨和睪丸。血管炎病變能見于各期梅毒,而樹膠樣腫則見于第三期梅毒。
3梅毒臨床表現編輯本段
梅毒臨床表現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蒼白球”亞種引起的慢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途徑傳播,臨床上可表現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潛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傳梅毒)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列為乙類防治管理的病種。
一期梅毒
發生在感染后3周。在感染處出現一個硬的、無痛性的圓形結節。開始潮紅、濕潤,漸漸破潰、糜爛,形成潰瘍,即一期梅毒硬下疳,是梅毒螺旋體最初侵入之處,并在此繁殖所致,常發生于外生殖器。男性多發生于陰莖的包皮、冠狀溝、龜頭或系帶上。同性戀男性常發生于肛門直腸部。女性常發生于大小陰唇內側部位,也可發生于子宮頸等處。同時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但不痛。通過接吻感染者,硬下疳可發生于唇、下頜部和舌等部位,也可發生于眼瞼、手指和乳房等處,有時硬下疳未愈合前可同時伴發其他性病,如淋菌性皮炎。一期梅毒的硬下疳內有很多梅螺旋體,常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傳染性很強。硬下疳持續2-6周后便自行消退而不留瘢痕。但因女性下疳發生的部位較隱蔽,又無癥狀,常被忽視而增加了傳播的機會。一期梅毒如不治療或治療不當,螺旋體經血行及淋巴結播散到全身,數周后即發展成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
未得到治療的患者,一般于感染后6周至6個月可發生二期梅毒。是由于一期梅毒硬下疳內的梅毒螺旋體經淋巴管到達淋巴結后,通過血液循環播散全身所致。早期可有發熱、疲倦、頭痛、喉痛、肌肉痛、關節痛、厭食等全身癥狀。半數以上患者有全身淋巴結腫大,偶有肝脾腫大。血像可有白細胞增多,貧血和血沉升高等。二期梅毒病程中可發生片狀或彌漫性脫發,一般脫發都可以自愈。二期梅毒有時會危及神經系統、骨骼或眼等器官。如沒有得到治療,l-2年內常可復發,此時傳染性很強,亦可自然好轉為潛伏梅毒。約70%的患者表現有皮疹,叫梅毒疹。梅毒疹可有多種不同表現,一般分布對稱廣泛,無癢感。
1、斑疹型梅毒疹:這是最初出現的梅毒疹,為紅色、棕色或色素沉著玫瑰疹,多先在軀干開始發生。其后發展到四肢、手掌及足底等。紅斑呈圓形,基本對稱分布于手掌和足底。這就是梅毒俗稱“楊梅大瘡”的緣故。
2、丘疹型梅毒疹:這是由于病程發展,有些斑疹可增厚演變成丘疹。好發于軀干、臀部、小腿、手掌、足底和面部等處。可表現有斑丘疹、丘疹、丘疹鱗屑性、環狀、牛皮癬樣等損害。
3、扁平濕疣:這是發生于外生殖器部、肛門周圍等皮膚皺折和潮濕部位的丘疹。損害表現為光滑、肥厚、扁,平,表面覆有灰色薄膜,內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扁平濕疣的傳染性比其他二期梅毒疹更大。
4、約30%的患者有口腔粘膜損害,叫粘膜斑。損害表面覆有灰色薄膜,內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
三期梅毒
出現于感染后二年以上。主要有如下幾種:
1、晚期良性梅毒。其基本損害為樹膠腫,可能是對梅毒螺旋體抗原的一種炎癥反應所致,其發病機制仍不甚清楚。顯微鏡下,活動性損害為肉芽腫病變,陳舊性損害為廣泛的纖維化。在樹膠腫內一般找不到梅毒螺旋體。此種炎癥可侵犯任何器官,但最常見的是侵犯皮膚和骨骸。皮膚損害表現有真皮或皮下結節,潰瘍性結節和樹膠腫。結節常發生于面部、軀干和四肢,呈群集分布不對稱,無痛性,進展緩慢,逐漸發生潰瘍。潰瘍一般由中央開始緩慢愈合,遺留瘢痕。皮膚樹膠腫呈單個硬結,逐漸增大成浸潤塊,崩潰后形成潰瘍,病程中一些區域自愈遺留瘢痕形成。如口腔粘膜和鼻粘膜受累時,可導致鼻中隔和軟硬腭穿孔,骨骼損害主要有骨膜炎、骨樹膠腫等。
2、心血管梅毒。可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瘤等。
3、神經梅毒。可有脊髓癆、麻痹性癡呆、視神經萎縮等。
4、危害程度增加,致殘致死率上升。
先天性梅毒
先天性梅毒是由母體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常引起早產和死胎。
1、早期先天性梅毒。癥狀發生在兩歲以內者。主要表現有鼻炎,此外還可表現有咽炎、消瘦、失眠、淋巴結和肝脾腫大、骨軟骨炎、假性癱瘓等。皮膚粘膜損害表現有丘疹鱗屑性或大疤性皮疹、扁平濕疣、粘膜斑等。
2、晚期先天性梅毒。癥狀發生在兩歲以上者。表現有實質性角膜炎、梅毒齒、神經性耳聾等。其他一般與三期后天梅毒相似。
女性梅毒潛伏期癥狀
女性梅毒潛伏期癥狀實際上并不明顯,一般梅毒螺旋體侵入人體后有2~3周的潛伏期。但是經過潛伏期后梅毒的各種癥狀會逐漸展現。
梅毒入侵人體之后通常會有兩到三周的潛伏期,臨床特征主要為硬下疳,通常比較容易發生于大小陰唇、陰蒂、肛門等部位,也容易見于唇、舌、乳房等部位。
4梅毒臨床分型編輯本段
梅毒臨床分型
根據梅毒傳染途徑的不同,分為后天梅毒(獲得性梅毒和先天梅毒(胎傳梅毒)。
(1)后天梅毒
①早期梅毒;感染后病期在2年以內,包括一期梅毒期梅毒和早期潛伏梅毒。
②晚期梅毒:感染后病期在2年以上,即三期梅毒,包括晚期良性梅毒(皮膚戳膜、骨、眼等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經梅毒、內臟梅毒和晚期潛伏梅毒。
(2)先天梅毒
①早期先天梅毒:年齡小于2歲發病,約2/3病兒在出生后3周一8周發病。
②晚期先天梅毒:年齡大于2歲發病,多在5歲一8歲發病。
③先天潛伏梅毒:年齡小于2歲者為早期先天潛伏梅毒年齡大于2歲者為晚期先天潛伏梅毒。
5梅毒診斷檢查編輯本段
梅毒診斷檢查
一、梅毒螺旋體IgM抗體檢測:梅毒螺旋體IgM抗體檢測是近年來才有的診斷梅毒的新方法。IgM抗體是一種免疫球蛋白,用它來診斷梅毒具有敏感性高,能早期診斷,能判定胎兒是否感染梅毒螺旋體等優點。
二、暗視野顯微鏡檢: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是一種檢查梅毒螺旋體的方法。暗視野,顧名思義即是顯微鏡下沒有明亮的光線,它便于檢查蒼白的螺旋體。這是一種病原體檢查,對早期梅毒的診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梅毒血清學檢測:梅毒血清學檢查對于診斷二期、三期梅毒,以及判定梅毒的發展和痊愈,判斷藥物的療效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梅毒血清學檢查包括非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和梅毒螺旋體血清學試驗。前者常用于臨床篩選及判定治療的效果,后者主要是用于判定試驗,但是它不能判定治療效果,一旦患有梅毒,這一試驗將終生陽性。
四、分子生物學梅毒檢查:所謂PCR即多聚酶鏈式反應,梅毒檢查即從選擇的材料擴增選擇的螺旋體DNA序列,從而使經選擇的螺旋體DNA拷貝數量增加,能夠便于用特異性探針來進行檢測,這樣進行梅毒檢查以提高診斷率。
五、腦脊液檢查:晚期梅毒患者,當出現神經癥狀,經過驅梅治療無效,應作腦脊液檢查。這一檢查對神經梅毒的診斷、治療及預后的判斷均有幫助。
6梅毒危害影響編輯本段
梅毒危害影響
1.梅毒螺旋體結構變異、產生抗藥性。每種致病微生物都有變異的特性,螺旋體也不例外。變異的螺旋體猶如升級后的的電腦操作系統,功能更加完善,毒性更強,更不容易治療。同時臨床抗生素的濫用加速了螺旋體對藥物的耐藥性的產生,給傳統治療帶來困難。
2.危害程度增加,致殘致死率上升。由于螺旋體變異后毒性增強,對身體器官的損傷程度加重。而且變異后病情發展迅速,加之傳統治療效果差,致使梅毒對身體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增加。不及時治療將導致器官的功能喪失,甚至危及生命。
3.梅毒螺旋體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可引發脊髓癆、麻痹性癡呆、視神經萎縮等。
4.螺旋體危害心血管系統。可導致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瘤等。
5.螺旋體損害骨骼系統。引起組織和器官破壞,功能喪失,導致殘疾或死亡。
6.導致心理疾病。梅毒是性病,長期患病,承受的心理壓力很大,久而久之產生心理疾病。
7.皮損不適癥狀,影響正常的生活。梅毒患者生殖器會出現的潰瘍、膿皰、斑疹等不適癥狀,造成分泌物多,形成恐懼心理,影響正常生活。
8. 女性的危害程度比男性更大。女性患梅毒后不但危害自身健康,而且可傳染給胎兒,造成早產、流產及死產,少數活產的胎兒也很可能有胎傳性梅毒。
9,梅毒通過性傳播感染梅毒螺旋體患病后,早期侵犯生殖器和皮膚,晚期侵犯全身各器官,并導致很多嚴重的并發癥,幾乎累及全身各個臟器,最終導致死亡。
10、傳給伴侶或兒女,危害他人健康。梅毒患者不但危害自身健康,且可傳染給妻兒,造成早產、流產及死產,少數活產的胎兒也很可能有胎傳性梅毒。
11、性功能喪失,導致殘疾或死亡。由于螺旋體變異后毒性增強,對身體器官的損傷程度加重,引起組織和器官破壞,功能喪失,導致殘疾或死亡。
梅毒分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syphilis),早期梅毒的在感染后兩年以內,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晚期梅毒的在感染后兩年以上,即三期梅毒。一
期梅毒無任何癥狀,如果不能積極有效治療,發展到二三期可導致嚴重并發癥,死亡率非常高。因此,患上了梅毒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早期梅毒的危害:
二期梅毒和一期梅毒都屬于早期梅毒。
一期梅毒患者,如果沒有及時科普治療、或者沒有在正規醫院里治療,梅毒螺旋體就會由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并大量繁殖、播散,侵犯皮膚、粘膜、骨、內臟、心血管及神經系統,進而出現多種癥狀。在這個階段,通常可能先出現流行性感冒一樣的全身癥狀,隨后會有全身淋巴結的腫大及皮膚粘膜的多種損害。皮膚損害有斑疹、斑丘疹、膿皰疹;黏膜損害有梅毒性咽炎、粘膜斑、梅毒性禿發等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聲音嘶啞,甚至完全無法發音。90%的患者都會出現梅毒疹,這是二期梅毒的基本特征。
二期梅毒的主要表現可以概括為三個特點:類感冒癥狀、梅毒疹和全身淋巴結腫大。患梅毒疹時由于無明顯痛苦,常易被患者忽略。臨床上如見到分布廣泛、對稱,而自覺癥狀輕微的皮疹時,就要詳細詢問病史,以免漏診。二期梅毒疹表面梅毒螺旋體很多,因此傳染性也最強。
7梅毒治療方法編輯本段
梅毒治療方法
梅毒的治療現在主要以西藥為主,自從青霉素用于治療梅毒有奇效之后,中藥基本不在作為主要醫療手段,只是起輔助作用。梅毒治療應該注意,梅毒診斷必須明確,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劑量必須足夠,療程必須規則,治療后要追蹤觀察。應對傳染源及性侶或性接觸者同時進行檢查和梅毒治療治療。
梅毒的治療原則:
1、診斷必須明確,越早期治療效果越好。
2、治療劑量必須足夠。
3、療程必須規則,力爭達到臨床和血清學都治愈的目的。
4、治療后要經過足夠時間追蹤觀察。
5、傳染源及其性伴侶須接受檢查或治療。
6、治療前及治療期間禁止性交。
治愈標準
早期梅毒
在治療后第一年內每3個月復查1次,以后每半年復查1次,包括臨床與血清學檢查,2-3年無復發者可終止隨訪。如果發現癥狀復發,血清復發則加倍劑量治療。如血清反應固定,但臨床無復發者,應做腦脊液檢查,以排除無癥狀神經梅毒。
晚期梅毒與晚期潛伏梅毒
第一年每2個月復查1次,第二年每半年復查1次,3年后做腦脊液檢查,以判斷是否終止觀察。3年后,如果腦脊液檢驗正常者,則終止觀察。
心血管梅毒與神經性梅毒
應由專科醫師負責,隨訪終身。
妊娠梅毒
治療后,分娩前應每月檢查1次梅毒血清反應,在分娩后按一般梅毒進行隨訪。對經過治療的梅毒孕婦所生之嬰兒,要觀察到血清反應轉陰為止,一旦發現癥狀,立即進行治療。未經治療梅毒孕婦所生之嬰兒,應考慮進行檢查治療。
8梅毒治療用藥編輯本段
梅毒治療用藥
一、治療藥物
(一)青霉素類 為首選的高效抗梅毒的藥物,血清濃度達到0.03μg/ml即可殺死梅毒螺旋體,且應該持續2周以上,常用的有芐星青霉素、普魯卡因青霉素和水劑青霉素。
(二)頭孢曲松鈉 有治療梅毒的報道,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療效,但在劑量、療程和遠期療效尚無確切的經驗。
(三)四環素類和紅霉素類 療效較青霉素為差,通常作為青霉素過敏者的替代治療藥物。四環素類常用的有四環素、多西環素和米諾環素,孕婦及兒童禁用。紅霉素類常用的有紅霉素、阿奇霉素,孕婦慎用阿奇霉素。
二、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及早期潛伏梅毒)
(一)青霉素
1.芐星青霉素G 240萬U,分兩側臀部肌注,1次/周,共2~3次。
2.普魯卡因青霉素G 80萬U,1次/d,肌注,連續10~15d,總量800~1200萬U。
(二)對青霉素過敏者
1.四環素類 鹽酸四環素500mg,4次/d,連服15d;或多西環素100mg,2次/d,連服15d;或米諾環素100mg,2次/d,連服15d。
2.紅霉素類 紅霉素用法同鹽酸四環素;或阿齊霉素500mg,連續10天。
3.頭孢曲松鈉 1.0g,靜脈滴注或肌肉注射,1次/日,連續10天。
三、晚期梅毒(包括三期梅毒、晚期潛伏梅毒及二期復發梅毒)
(一)青霉素
1.芐星青霉素G 240萬U,分兩側臀部肌注,l次/周,共3次,總量720萬U。
2.普魯卡因青霉素G 80萬U,1次/d,肌注,連續20d為一療程。也可根據情況2周后進行第2個療程。
(二)對青霉素過敏者
1.四環素類 鹽酸四環素,500mg,4次/d,連服30d;或多西環素100mg,2次/d,連服30d;或米諾環素100mg,2次/d,連服30d。
2.紅霉素類 紅霉素用法同四環素。
四、心血管梅毒
(一)青霉素類 不用芐星青霉素。如有心力衰竭,應予以控制后再開始抗梅治療。為避免吉海反應的發生,青霉素注射前一天口服潑尼松10mg,2次/d,連續3d。水劑青霉素G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首日10萬U,1次/d,肌注;次日10萬U,2次/d,肌注;第三日20萬U,2次/d,肌注;自第四日用普魯卡因青霉素G,80萬U,肌注,1次/d,連續15d為一療程,總量1200萬U,共兩個療程,療程間休藥2周。必要時可給予多個療程。
(二)對青霉素過敏者
1.四環素類 鹽酸四環素500mg,4次/d,連服30d;或多西環素100mg,2次/d,連服30d。
2.紅霉素類 紅霉素用法同四環素,但療效不如青霉素可靠。
五、神經梅毒
應住院治療,為避免吉海反應,可在青霉素注射前一天口服潑尼松10mg,2次/d,連續3d。
(一)青霉素類
1.水劑青霉素G 1200~2400萬U/d,靜脈滴注,即每次200~400萬U,6次/d,連續10~14d。繼以芐星青霉素G240萬U,1次/周,肌注,連續3次。
2.普魯卡因青霉素G 240萬U,1次/d,同時口服丙磺舒0.5g,4次/d,共10~14d。繼以芐星青霉素G240萬,1次/周,肌注,連續3次。
(二)對青霉素過敏者
1.四環素類 鹽酸四環素500mg,4次/d,連服30d;或多西環素100mg,2次/d,連服30d。
2.紅霉素類 紅霉素用法同鹽酸四環素,但療效不如青霉素。
六、HIV感染者梅毒
芐星青霉素G240萬U肌注,1次/周,共3次;或芐星青霉素G240萬U肌注一次,同時加用其他有效的抗生素。
9梅毒注意事項編輯本段
梅毒注意事項
一、治療要堅持早期進行、足量用藥的原則。青霉素對梅毒螺旋體有殺滅作用,副作用又小,只要配合醫師堅持治療,就會收到減少并發癥、治愈疾病、及早恢復健康的作用。治療期間,其配偶也需要進行檢查,必要時接受治療,治愈后要求定期復查,有復發征兆時,抗生素的用量要加大。
二、注意生活細節,防止傳染他人。 早期梅毒患者有較強的傳染性,晚期梅毒雖然傳染性逐漸減小,但也要小心進行防護。自己的內褲、毛巾及時單獨清洗,煮沸消毒,不與他人同盆而浴。發生硬下疳或外陰、肛周扁平濕疣時,可以使用清熱解毒、除濕殺蟲的中草藥煎水熏洗坐浴。
三、早期梅毒患者要求禁止房事,患病兩年以上者也應該盡量避免性生活,發生性接觸時必須使用避孕套。如果患者未婚,那么待梅毒治愈后方允許結婚。
四、患病期間不宜懷孕。如果患者發生妊娠,治療要盡早開始。是否保留胎兒,應根據孕婦的意愿執行。
五、二期梅毒發生時會出現全身反應,此時需要臥床休息。患病期間注意營養,增強免疫力。
六、患病期間不宜懷孕。如果患者發生妊娠,治療要盡早開始。是否保留胎兒,應根據孕婦的意愿執行。
10梅毒預防護理編輯本段
梅毒預防護理
梅毒的預防措施
(1)對可疑病人均應進行預防檢查,做梅毒血清試驗,以便早期發現新病人并及時治療;
(2)發現梅毒病人必須強迫進行隔離治療,病人的衣物及用品,如:毛巾、衣服、剃刀、餐具、被褥等,要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嚴格消毒。以杜絕傳染源;
(3)追蹤病人的性伴侶,包括病人自報及醫務人員訪問的,查找病人所有性接觸者,進行預防檢查,追蹤觀察并進行必要的治療,未治愈前配偶絕對禁止有性生活;
(4)對可疑患梅毒的孕婦,應及時給予預防性治療,以防止將梅毒感染給胎兒;未婚男女病人,未經治愈前不能結婚。
梅毒的常見預防護理措施
1、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特別是有不治性行為者,切記不要僅憑梅毒肌情試驗的結果確診或排除梅毒的診斷,否則容易誤診或漏診。
2、有些梅毒患者不知梅毒的危害性,當生殖器出現局部損害時,往往自行服藥,斷不可行。
3、梅毒息者的配偶及家庭應當正規檢查預防。
4、夫妻之間應暫時分居,停止房事。
5、大劑量使用抗生素治療時,短期間可能掩蔽或延遲潛伏性梅毒癥狀,但必須延長療程。
6、應禁食煙酒、刺激性食物,宜食用清淡而富有營養的食品等。
11梅毒日常保健編輯本段
梅毒日常保健
(1)治療要堅持早期進行、足量用藥的原則。青霉素對梅毒螺旋體有殺滅作用,副作用又小,只要配合醫師堅持治療,就會收到減少并發癥、治愈疾病、及早恢復健康的作用。治療期間,其配偶也需要進行檢查,必要時接受治療。治愈后要求定期復查,有復發征兆時,抗生素的用量要加大。
(2)注意生活細節,防止傳染他人:早期梅毒患者有較強的傳染性,晚期梅毒雖然傳染性逐漸減小,但也要小心進行防護。自己的內褲、毛巾及時單獨清洗,煮沸消毒,不與他人同盆而浴。發生硬下疳或外陰、肛周扁平濕疣時,可以使用清熱解毒、除濕殺蟲的中草藥煎水熏洗坐浴。
(3)早期梅毒患者要求禁止房事,患病兩年以上者也應該盡量避免性生活,發生性接觸時必須使用避孕套。如果患者未婚,那么待梅毒治愈后方允許結婚。
(4)二期梅毒發生時會出現全身反應,此時需要臥床休息。患病期間注意營養,增強免疫力。
(5)患病期間不宜懷孕。如果患者發生妊娠,治療要盡早開始。是否保留胎兒,應根據孕婦的意愿執行。
(6)、杜絕不正當的性行為,提倡潔身自好。若萬一不慎,有了可疑梅毒接觸史,應及時作梅毒血清試驗,以便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7) 避免在非常時期性交:什么時候非常時期,就是當性伴侶出現異常情況時,比如分泌物異常、外生殖器有病損、潰瘍或者處于月經期,千萬不能為了一時的快感,而勉強性交.避免某些性行為方式:口交、肛交這些性交方式不是不可以采用,但不可常為之,口交、肛交等花樣性性交方式。
12梅毒潛伏期編輯本段
梅毒潛伏期
為什么梅毒的潛伏期為9-90天,相差這么大?性傳播疾病專家指出,梅毒的潛伏期時間跟患者的自身體質、治療用藥、感染的程度息息相關。如果感染梅毒螺旋體數量多或被感染者身體狀況差,則發病較早;如果在感染的同時服用了抗生素或是抵抗力強者,則發病較晚。也有少數患者直到幾個月、半年甚至多年后才出現二期梅毒、三期梅毒的潛伏期癥狀,但臨床梅毒血清反應是陽性的。
13梅毒飲食禁忌編輯本段
梅毒飲食禁忌
1、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小白菜、韭菜、莧菜、西蘭花、空心菜、芥菜、苜蓿、馬蘭頭、金針菜、茴香菜、香菜、芥藍、杏等,都是梅毒的飲食。
2、吃含維生素B2的食物。多吃含維生素B2及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也對脂溢性脫發有一定效果。
3、吃含維生素B6的食物。維生素B6對調節脂肪及脂肪酸的合成,抑制皮脂分泌,刺激毛發再生有重要作用。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有馬鈴薯、蠶豆、青魚、橘子、芝麻等。
4、忌煙酒是梅毒的飲食注意事項之一。煙酒對身體有害,對梅毒的發病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應多加注意。
5、梅毒的飲食不吃高能量、刺激性的食物。應少食動物脂肪、甜食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14梅毒傳播途徑編輯本段
梅毒傳播途徑
1.經由母體傳播:主要癥狀為患了梅毒的孕婦可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從而造成胎兒宮內傳染,高產生在妊娠4個月以后,造成流產、早產、死胎或分娩胎傳梅毒兒。梅毒螺旋體經胎盤傳播高產生在妊娠4個月后,胎兒傳染與母親梅毒的病程及妊娠期是否治療有關。
2.自身免疫力低下:主要是與梅毒患者接觸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都可傳染,如沾有分泌物的毛巾、腳布腳盆、衣被,甚至于 廁所的馬桶圈等。
3.外傷傳染:梅毒還可經由外傷而傳染,梅毒病菌可經皮膚或黏膜上的小小破裂傷口侵入體內,經過潛伏數日,等待病菌繁殖到足夠的數目便開始病發。因此平時必須要謹慎對待破裂的傷口。
5.不潔性生活:不潔性交是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幾乎都是由性交接觸造成的。
15梅毒并發癥編輯本段
梅毒并發癥
梅毒對組織的破壞性較大,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可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骨骼系統,引起組織和器官破壞。功能喪失,導致殘疾或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