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斑,全稱為"老年性色素斑",醫學上又被稱為脂溢性角化。是指在老年人皮膚上出現的一種脂褐質色素斑塊,屬于一種良性表皮增生性腫瘤,一般多出現在面部、額頭、背部、頸部、胸前等,有時候也可能出現在上肢等部位。大部分是在50歲以后開始長,多見于高齡老人,人們又稱其為"壽斑"。現代醫學研究結果表明,這個雅號名實不符,它并非長壽的標志。專家們發現,隨著人口平均年齡的增長,老年斑在老年人中并不普遍,僅占27%。
老年斑常分為以下幾種
1、老年性雀斑
老年性雀斑發病與皮膚老化、日曬等有關,常發于中老年人的手背、前臂及面部等暴露部位,隨年齡增長而增多,呈綠豆至杏仁大小的褐色或黑色斑。略高皮面,表面光滑,不痛不癢,無礙健康,但應避免日曬。
2、老年疣
老年疣又叫脂溢性角化病,是表皮有一種良性疣狀增生,多發手背、面額及軀干等處,呈針頭帽至黃豆大小或更大,淡褐到深褐乃至黑色,稍高出皮膚,亦可呈乳頭狀,表面常附有油脂性鱗屑,觸之柔軟,無痛無癢,無礙健康。但如在6個月內皮疹迅速擴大,數目增多或伴有明顯瘙癢者,也有并發惡性病變的可能,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3、老年性點狀白斑
老年性點狀白斑又叫老年性白點病,是皮膚老化的一種表現,常見于軀干、四肢,呈綠豆至黃豆大小的瓷白色斑點,邊界清楚,微微凹陷,無痛癢,無礙健康。
老年斑常見的癥狀表現
1、一般長在面、手、四肢等部位。多為較大點,不規則,分布呈不對稱性。范圍一般較黃褐斑小,多長在面部邊緣部位和手背與健康組織有明顯界限,與早衰有關。
2、皮膚功能逐漸衰退,自由基排泄能力降低,內分泌紊亂,內臟功能減弱,血液循環不良及長期受日光照射是其形成的原因。
3、心勞過度,過分傷及腦部經絡與細胞而發于表面,是一種不良的角化突起病灶,外觀看來好像一塊塊黏附在皮表上的小爛泥巴。一般位于臉部及身上的面積較大,較為突起且上的小爛泥巴,一般位于臉部及身上的面積較大,較為突起且顏色較深,位于四肢、手或足踝的病灶常較小較為扁平且顏色較淡。
溫馨提示
目前研究證明,要想不長或少長老年斑,只有增加體內的抗氧化劑。 從60歲以上健康老人的血漿檢查中發現,維生素E的含量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這說明維生素E與化學自由基的活躍有一定關系。動物實驗證實,維生素E能阻止脂褐質生成,并有清除自由基與延長壽命的功效。因此,維生素E自然也就有較強的抗衰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