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病,是心臟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臟缺血,其診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功能性診斷,二是解剖性診斷。冠心病患者在進行治療以前應該進行全面的檢查,那樣才能根據病情進行針對性治療。下面我們就看看冠心病的檢查診斷方法有哪些。
心電圖:
人們對心電圖肯定一點也不陌生。即使沒有心臟病,許多人在常規體檢時也做過。心電圖記錄了從心臟發出的生物電信號,是診斷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臟瓣膜病的有效方法。
當心臟因缺血受損或壞死時,其變化能及時地反映在心電圖上,為醫生提供診斷疾病的依據。但是,我們平時做的心電圖,也就是靜息心電圖,描記的時間只是短短幾分鐘,有時并不能反映冠心病的真實面貌,甚至有時心電圖即使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病,這時就要尋求動態心電圖(也就是“豪特”)和運動試驗的幫助了。
動態心電圖:
動態心電圖像一個小小的“隨身聽”,非常方便患者隨身攜帶,可連續進行24―72小時的心電記錄,以捕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信號。
心臟超聲:
心臟超聲主要是看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按理說跟心臟的缺血沒直接關系,但是在嚴重心肌缺血的情況下,心臟會出現局部的運動障礙,收縮減弱,叫做局灶性的心室壁運動障礙。
運動試驗:
運動試驗則是在身體情況允許的情況下,誘發心肌缺血,從而更準確地判斷病情。
心肌核素掃描:
在負荷狀態下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可以通過超聲發現心肌缺血,從而幫助診斷冠心病。它還能評價心肌梗死的預后、非心臟手術的風險及再灌注手術效果,同時判斷所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并發癥。
此外,醫生還可能建議做CT、磁共振成像和心肌核素掃描,其實這些都是心臟掃描的常見類型,特別是心肌核素掃描,由于其對冠心病診斷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均高于各項心電圖檢查,因此在冠心病診斷中很常用。
CT冠脈造影:
前面提到的所有檢查有著一個共同的優點,那就是檢查方法安全,對人體基本沒有傷害;但也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即診斷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不夠理想。而冠狀動脈造影卻恰恰能彌補這方面的缺陷,已經被業界專家公認為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