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型肝炎中急性黃疸型肝炎最為常見,黃疸是由于血清中膽紅素濃度增高,導致鞏膜、黏膜、皮膚和體液發生黃染的現象。其來熱較兇猛,發展迅速,癥狀突出,若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則很可能出現漸進加重的消化道癥狀和神經系統損傷,部分可發展為重癥肝炎而危及生命。
急性黃疸型肝炎的預防措施
1.管理傳染源
(1)對于乙型肝炎患者可不定隔離日期,對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穩定就可以出院,對恢復期HBsAg攜帶者應定期隨訪。
(2)對直接接觸入口食品的人員及保育人員應每年定期作健康體檢,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內持續正常,HBsAg轉陰者,可恢復原工作。
(3)慢性患者應調離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疑似病例未確診前,應暫停原工作。按國家規定要求,嚴格篩選獻血員。
2.切斷傳播途徑
加強衛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醫源性傳播,確保一人一針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對帶血污染物品徹底消毒處理。加強血液制品管理。
黃疸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1)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種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直徑25~29nm,在外界抵抗力較強,能耐受50℃60分鐘。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從腸道排出,通過日常生活接觸而經口傳染。
(2)乙型肝炎病毒(HBV)為DNA病毒,為42nm雙層外殼病毒,原稱Dane顆粒。直徑為42nm。可通過輸血、血漿、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針頭、針灸用針、采血用具而發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險。
(3)丙型肝炎病毒(HCV)直徑為30~50nm,有一脂質外殼,為正鏈單股DNA。丙型肝炎主要通過輸血而引起,本病約占輸血后肝炎70%以上。
(4)丁型肝炎病毒(HDV)為一種缺陷性RNA病毒,直徑為35~37nm,具有HBsAg的外殼。HDV能導致病情加重和感染的慢性化,并可能與原發性肝癌(HCC)的發生有關。傳播途徑與乙型肝炎類似,靜脈注射毒品,男性同性戀、娼妓和經常應用血制品或腎透析患者為本病的高危人群。
3.易感人群保護
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對于血液透析患者和其他免疫損害者應加大接種劑量或次數。
急性黃疸型肝炎極易被誤診,這些癥狀多較非黃疸性肝炎患者為重,如:一些患者出現上腹部不適,飽脹,食欲下降,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很容易被誤診為胃病,有些甚至依據胃鏡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而服胃藥;
疲乏無力是急性黃疸型肝炎發病早期的主要癥狀之一,不同患者表現不同,輕者不愛活動,重者臥床不起,連洗臉、吃飯都懶做,且經充分休息,疲勞感仍不能消除,容易被誤以為勞累過度,另一些則在早期出現發熱,全身痛,體溫多在37.5-38.5度,高熱者少見,一般持續3-5天,而誤以為“感冒”,自服感冒藥加重肝臟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