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體衰老時,皮膚的皮脂腺、汗腺功能衰退,汗液與皮脂排出減少,使皮膚漸失光澤而變得干燥。皮膚血液循環功能減退,難以補充皮膚必要的營養。在顏面的表現是肌膚枯癟無澤、皮膚蒼白或焦黑,彈性減弱,干燥粗糙,萎縮,皺紋增加。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衰老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腎之精氣虛衰,腎精是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其盛衰將導致面部榮華頹落等衰老現象。脾胃虛損,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虛損則生化之源不足,導致臟腑失養,人體不能正常生長發育,因而易衰老,皮膚、肌肉、五官失于濡養,可加速面部焦黑、肌膚松弛等顏衰狀態。其他臟腑虧虛或機能失調,如心肺氣虛則運血無力,影響對五臟六腑及皮膚、肌肉的營養供給;肺氣虛衰,宣發功能失常,還可致皮膚失充、衛外不固,皮膚干燥起屑,彈性減退,易受外邪,促使面容早衰。各種誘因,如飲食失節、飲酒過度、勞逸失常、情志失常等均可成為致病因素,引起人體氣機失常,臟腑功能紊亂,導致早衰。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面部老化是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造成的。自然因素,即自然衰老,從40歲開始,皮膚的老化即漸漸明顯,但老化的程度因人而異。非自然因素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健康因素,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精神因素,心情不暢,過度緊張;營養因素,營養失調或缺乏;生活習慣,起居無常,抽煙,勞逸不節等;環境因素,長期陽光暴曬,風吹雨淋等;內分泌因素,內分泌失調;皮膚保養不當,使用熱水、堿性肥皂、洗燙、濫用化妝品和皮膚病治療藥物等。
抵抗皮膚衰老的保健方法分為內治法和外治法兩類。內治法又分為藥物內治和食膳療法:常用藥物有黃芪、熟地、黃精、牛膝、附子、山茱萸、五味子等;食膳可用胡桃仁、小紅棗、杏仁等泡酒,或用淮山藥、黑芝麻、粳米、鮮牛奶等煮粥。外治法可用面部經穴按摩,針灸足三里、神闕穴。氣功療法,及保健裝飾法用中藥制成藥膏,敷于面部,或用超聲波導入天然植物精華素。
為了防止面部皮膚衰老,應保持樂觀的情緒,清心寡欲,豁達大度。飲食營養均衡,40歲以上適當進補。堅持運動,勞逸結合,保證睡眠。生活有規律,不抽煙酗酒;外出防曬。注意日常面部護理,每周到美容院做全套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