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即人們常說的口瘡。發作時,會在齒齦、口唇、舌頭及其他口腔黏膜出現淺色的潰瘍,周邊常有紅腫,潰瘍形狀是凹陷。一般潰瘍的直徑在0.5厘米以內,常常數個潰瘍一同出現,疼痛感強烈。
由于口腔炎的原因不同,癥狀也不同。臨床上分為卡他性、口瘡性、水皰性、蜂窩織炎性、偽膜性、潰瘍性及丘疹性等類型。無論是哪種口腔炎,其共同的臨床癥狀都表現為流涎、食欲不振或采食緩慢、口腔惡臭,口腔黏膜潮紅、增溫、腫脹和疼痛。癥狀不同,病因也就不同,那么口瘡的病因有哪些?
1、消化系統疾病
患系統性疾病的患者易發生口腔潰瘍,主要是通過影響免疫系統而致病。口腔潰瘍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肝炎等有關。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潰瘍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脹、腹瀉或便秘等情況。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潰瘍。
2、營養因素
如缺乏微量元素鋅、鐵,缺乏葉酸、維生素B12以及營養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的可能性。
3、感染因素
有人提出鏈球菌和幾種病毒在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中起病原的作用。
4、遺傳因素
如父母雙方均患有復發性口腔潰瘍時,其子女約有80—90%患病,若雙親之一患此病時,其子女約有50—60%患病。
5、免疫系統異常
免疫系統異常也是口腔潰瘍的主要病因之一,金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處于口腔內部的原發病毒會在人體免疫系統出現異常時異常活躍,最終使患者出現口腔潰瘍癥狀。此類病毒會在人體發生感染后藏于表皮下的血管中并繁殖于細胞核內。
6、精神因素
某些精神因素也是導致口腔潰瘍癥狀發生的原因之一,臨床發現,如果患者經常出現緊張、焦慮、易怒、煩躁等負面情緒會更容易出現口腔潰瘍癥狀,睡眠不佳也會導致癥狀的發生。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有關系。
7、系統疾病因素
調查均發現復發口腔潰瘍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結腸炎、局限腸炎、肝膽疾病及由寄生蟲引起的各種消化道疾病或功能紊亂密切相關。研究指出消化道功能紊亂約占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誘因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