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公布2003年上半年全國重點傳染病疫情。出乎人們意料,位居重點傳染病死亡數和病死率榜首的,并不是上半年曾令人們同仇敵愾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而是一個古老的疾病:狂犬病。
據統計,去年1月至6月,狂犬病在去年高居甲、乙類傳染病發病數和病死率首位的勢頭依然不減,發病人數達到545人,比去年同期超出89人,其90%左右的病死率,使患上這種疾病的人絕大多數不治。
潛伏期長短同被咬部位和咬傷程度有關
專家說,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的傳染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已感染狂犬病毒未發病的動物同樣能使人發生狂犬病。
人的狂犬病絕大多數是由帶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發病。潛伏期短到10天,長至2年或更長,一般為31至60天,15%發生在3個月以后,視被咬部位距離中樞神經系統的遠近和咬傷程度,或感染病毒的劑量而異。
狂犬病往往有一個短的前驅期,約1至4天,表現為中度發熱、不適、食欲消失、頭痛、惡心等;然后進入神經系統的癥狀期,約2至20天,出現應激性增高,胸部壓迫感、胸痛及氣流恐怖癥,即用風吹面部時會引起咽喉部肌肉痙攣,這是一種典型的癥狀,有助于診斷。傷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種異樣的感覺,有的病人伴有對光、噪音和感覺剌激的應激性增高,通常表現有肌張力增高和面部肌肉痙攣。交感神經系統病損后出現多汗、流涎、狂躁行為、焦慮、痙攣性痛性肌肉收縮,在吞咽時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痙攣而怕飲水,故又稱恐水癥。
發病后90%以上會致死
在癥狀出現后的14天內,病人往往在痙攣后出現繼發性呼吸和心衰竭,昏迷而死亡。狂犬病有疫苗可供預防,但無特異的有效治療,發病后90%以上病人都會死亡,因此做好預防至關重要。
狂犬病是被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病狗咬傷引起的。得了這種病的人,常常表現高度興奮和激動,恐水怕水,對聲、光、風、痛等刺激呈敏感狀態,稍受刺激便會發生咽喉部肌肉痙攣,由于唾液分泌量增多可流涎,大汗淋漓,最后可發生進行性的肢體癱瘓而死于呼吸和循環衰竭。
被病狗咬傷后,應立即沖洗傷口
被病狗咬傷是很危險的,經常有人被咬傷后,發生破傷風而死亡。
溫血動物,包括人在內,牙齒上有各種細菌和病毒生存,狗咬傷的傷口深而且形狀復雜,恰好適于細菌繁殖,這也是發生破傷風之類疾病的道理。一般家庭最好不要養狗,發現病狗要嚴格處理,特別是患狂犬病的病狗應立即擊斃。
1.被病狗咬傷后,應立即沖洗傷口。關鍵是洗的方法。因為傷口像瓣膜一樣多半是閉合著,所以必須掰開傷口進行沖洗。用自來水對著傷口沖洗雖然有點痛,但也要忍痛仔細地沖洗干凈,這樣才能防止感染。沖洗之后要用干凈的紗布把傷口蓋上,速去醫院診治。
2.被瘋狗咬傷后,即使是再小的傷口,也有感染狂犬病的可能,同時可感染破傷風,傷口易化膿。患者應向醫生要求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傷風抗毒素預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