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養狗的人越來越多,時常有小孩被狗咬,家長十分擔心孩子是否會得狂犬病。孩子被狗咬后如何處理?怎樣預防狂犬病?這是家長十分想要了解的知識。
狂犬病又稱“瘋狗病”、“恐水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狂犬是主要的傳染源,但貓等其它家畜也能傳染本病。狂犬病毒存在于病人或病獸的神經組織和唾液中,當被狂犬咬傷時,唾液中病毒通過咬傷處進入人體。被狂犬咬過的人并不都會發生狂犬病,這與被咬傷的部位有關。一般來說,面部被咬傷的人發生狂犬病的可能性最大,病情也最重,其次是手、腳被咬傷的人。兒童防衛能力差,又喜歡追逐狗、貓,容易被咬,發生狂犬病的機會較多。
被狂犬咬傷后,約經半個月至6個月,也有長達1年以上的潛伏期后才發病。疾病初起時,患兒有低熱、頭痛、食欲不好、嘔吐和容易發脾氣。但最主要的特征是早已痊愈的傷痕此時又發生刺痛、麻木、瘙癢或是有螞蟻走動的感覺。約經l-2天后,患兒出現躁動不安,極度恐懼,雖微風和輕碰也能引起咽喉部抽痙和呼吸困難,甚至全身抽搐。此時最重要的特征是咽喉部的痙攣,每當飲水時咽喉部就發生劇烈的抽痙,甚至在聽到水的聲音或看到水時就發生同樣的現象,“恐水病”之名即因此而起。在發作間歇期,患兒神志清楚,語言清晰,但有大量流誕和脈搏加快的現象。經1-3天后,患兒變得十分安靜。抽痙停止,有時還可勉強進食,似乎病情有所好轉,但患兒可很快出現心力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亡。因此,整個病程約7-10天的時間。
由于本病的病情兇險,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因此,孩子在被犬、貓等咬傷后,不管是否是瘋狗、瘋貓,應立即處理傷口。在咬傷部位的近心端縛上止血帶,擠出傷口處血液,促進含病毒的血液流出,并用20%肥皂水反復清洗傷口至少20分鐘,傷口處理越早越好,處理遲了效果不好或根本無效。同時要把犬、貓隔離觀察14天,明確是否狂犬、狂貓,必要時可送防疫站檢驗。在傷口處理好后,及時去衛生防疫站注射狂犬疫苗,直到斷定不是狂犬狂貓才停上注射。如該犬或貓無從追蹤,則應將全程預防接種進行到底。此外,小兒若與狂犬有密切接觸、即使無明顯咬傷或抓傷,亦應注射狂犬疫苗。
預防狂犬病關鍵是對養狗養貓的管理,在城市應限制養狗,所養的狗要注射狂犬疫苗,要有防疫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