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衛生部、公安部、農業部、藥監局4部門編寫的《中國狂犬病防治現狀》(2009年)介紹:狂犬病俗稱“瘋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臨床表現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難、狂躁等為主要特征,是迄今為止人類唯一病死率高100%的急性傳染病。《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狂犬病列為乙類傳染病。(《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目前規定管理的傳染病為甲、乙、丙三類39種。乙類傳染病也稱為嚴格管理傳染病,對此類傳染病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防治方案進行預防和控制。)
我國狂犬病疫情概況
近年來我國犬、貓的飼養量快速增加,被犬、貓傷害的人數也不斷增加。根據我國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使用量,估計全國(不含港澳臺,下同)每年被動物傷害的人數超過4000萬人。
我國是受狂犬病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的年報告狂犬病死亡人數均在2400人以上,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一直位于我國各類傳染病報告死亡數的前三位。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倡議,到2020年消除人間狂犬病。我國距此倡議目標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狂犬病危害嚴重
狂犬病不但病死率達100%,且發病后景象非常慘烈,導致周圍人群被犬貓等動物傷害后產生極度恐慌、恐懼心理,造成嚴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一是病死人數多且病死率最高。1950年至2008年,我國共報告狂犬病死亡數119983人。近五年,狂犬病報告死亡數始終處于各類傳染病報告死亡數的前三位,病死率達100%。狂犬病及其導致的死亡已成為我國最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二是暴露后處置費用高。狂犬病暴露后預防處置可有效預防狂犬病發病,但目前我國人用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種約需250元(國產疫苗)至350元(進口疫苗),被動免疫制劑注射約需300元(抗血清)至1200元(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Ⅲ度暴露者完成規范的暴露后預防處置約共需1500元。對經濟條件普遍落后的農村地區居民來說,這種每次動輒數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預防處置費用無疑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
三是占用大量的社會衛生資源。我國是全球最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場。近年來,每年狂犬病疫苗使用量約為1200萬至1500萬人份,年直接費用約為35億至50億元。另調查數據顯示,南方地區每年農村和城鎮人群犬、貓傷暴露率約分別為5%和2%,其中Ⅱ度和Ⅲ度暴露約各占一半。按我國現有人口規模和人口比例估算,所有的狂犬病暴露均得到預防處置,每年約需245億元(農村地區約170億元、城市地區約75億元)。此外,每年需大量生產狂犬病疫苗和被動免疫制劑,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經費開展宣傳教育和暴露后處置等狂犬病防治工作,占用了極大的衛生資源。
我國狂犬病疫情持續高發的原因
首先,傳染源數量龐大,免疫率低。我國飼養的犬、貓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近年來,農村地區飼養犬只看家護院更為普遍,犬只數量大大增加。調查表明,我國南方農村地區犬密度可高達15至20只/100人,貓密度可高達5至10只/100人,平均每戶至少養有1只以上犬或貓。
隨著經濟發展,城市寵物飼養逐漸增多,犬、貓等密度也迅速增加,抽樣調查結果約5只/100人。據統計,全國約有犬只7500萬。犬、貓散養現象非常普遍,農村地區幾乎都是散養(90%至95%),極易發生動物間傳播及動物致傷情況。此外,調查表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犬、貓免疫率低,農村地區犬只免疫率僅為10%至20%,貓則幾乎沒有進行過免疫,形成不了免疫屏障。
其次,部分人群暴露后不能進行處置或處置不規范。人被狂犬病宿主動物致傷后,及時、規范的預防處置能有效預防狂犬病發生。我國狂犬病病例多未進行暴露后處置或處置不規范。群眾對狂犬病防治知識的了解程度和收入水平直接影響其被犬、貓咬傷后是否及時就診。調查表明,部分農村地區只有50%的居民知道狂犬病為100%致死性疾病,僅30%的群眾知道暴露后應及時自行處理傷口,暴露后就診率僅為65%。此外,醫療衛生人員暴露后處置能力也影響了處置規范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