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顧名思義,仿佛只有狗才能傳播狂犬病,其實不然。其他溫血動物(如貓等)也可傳播,但經病犬傳播的占85~90%,其次是貓(5%)。一些家畜和野獸也可傳播本病,但所占比重很校在發達國家中,盡管養狗已成時髦,但由于對狗的管理,如對狗的預防接種等措施比較完善,所以狗的狂犬病已被控制。在那些國家,本病則主要由野生動物傳播(如浣熊、狐貍、豺、食血蝙蝠、麝貓、臭鼬等)。
有很多狂犬病影響因素,具體如下
1、被咬傷后正確及時的處理傷口,是防治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線,如果及時對傷口進行了正確處理,和抗狂犬病暴露后治療,則可大大減少發病的危險。
2、咬傷是否嚴重也影響被咬的人是否發病。大面積深度咬傷就比傷口很小的淺表傷容易發病;
3、多部位咬傷也比單一部分咬傷容易發病,且潛伏期較短。
4、要看進入人體的狂犬病毒的數量多少,如果瘋狗咬人時處于發病的早期階段,它的唾液中所帶的狂犬病毒就比處于發病后期時少。
5、通過粘膜感染發病較咬傷皮膚感染發病難,而且病例較多呈抑郁型狂犬病。
6、瘋動物咬傷頭、面和頸部等那些靠近中樞神經系統的部位或周圍神經豐富的部位,較咬傷四肢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要高。
7、抵抗力低下的人較抵抗力強的人更易發病。
溫馨提示:狂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半數以上見于兒童。因為他們喜歡追逐犬類,對行為異常的犬也缺乏辨別能力,不知躲避,又不能自衛。本病男性多于女性。任何季節均可發病,以春、夏季為多見。
【參考文獻:《狂犬病的防治與監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