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般都容易感染狂犬病,但是不同的人群感染的機會也不同。男性比女性多,14歲以下者多,約占總數的52%。在14歲以下人群中,男女比例為2.37:1。
男高于女的原因,一般認為男性好動,外出的機會多、被咬傷的機會也多。5--14歲這段年齡的少年兒童,尤其男孩,表現好動,愛玩狗,逗狗,也愛尋釁,因此易被咬傷,這段年齡又稱“事端年齡”,易患狂犬病。
被瘋了的狗或其他動物咬傷后的發病率與如下的六個因素有關
(1)被咬傷的部位有關。在對1--14歲被咬兒童的流行中,咬傷部位的發病率為:頭部占25.6%、上肢占29.7%、軀干占2.1%、下肢為27.8%,多處咬傷占14.8%。頭部和四肢的發病率最高。
(2)與被咬的先后有關。先被咬的比后被咬的發病的機會多,可能與被感染的病毒量多少有關。如某地一狂犬咬傷12人,其中先被咬傷的3人均發病死亡。
(3)與傷口的深淺和傷口的數量有關。傷口深、傷口大和傷口數量多的發病率高。
(4)與有無衣著有關。不穿衣服的發病最高;夏季穿單衣與冬季穿棉衣比,單衣的發病率高。這是因為沾有病毒的牙齒和唾液,經過衣服的擦拭后進入傷口減少了的緣固。
(5)與傷口是否及時處理有關。傷口及時處理者,比不處理的發病率有明顯降低。
(6)與注射疫苗有關。被咬當日及時注射狂犬疫苗,并按全程規定注射者發病率最低。
溫馨提示:狂犬病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病死率100%,由患病動物尤其是狗)咬傷后引起。全世界每年有6萬多人死于狂犬病,其中90%在亞洲。人類要從地球上消滅狂犬病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狂犬病是人畜共生的疾病,而人類至今還不能控制動物中的疾病。因此,防治狂犬病,還得使用疫苗。
【參考文獻:《狂犬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