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是肛管或直腸下端與肛門旁皮膚之間發生的異常通道。為肛管直腸下端和周圍感染的后遺癥。多見于成人,在肛門疾病中是常見病。肛瘺和痔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病。
肛瘺的診斷不難,在外口和肛門之間,皮下??捎|及硬韌的索條。大多情況下,外口位于經肛門中心橫線的后方者,其內口在齒狀線的后方,瘺管多呈彎曲走行,而外口位于橫線的前方者,其內口也在前方,瘺管大多短而直,常需借助于由外口注入美藍才能找到內口。
診斷方法
1、病史
病人常有肛周膿腫或切開排膿的病史,此后傷口經久不愈。
2、臨床表現
反復經瘺口流出少量膿液,肛周膿脹疼痛,肛周皮膚瘙癢;觸壓瘺口有膿液流出,皮下可觸及硬的索條。
3、輔助檢查
探針經外口可插入管道;經外口注入亞甲藍,肛管內紗布藍染,瘺口造影,可顯示管道影像。
鑒別方法
1、肛門周圍化膿性汗腺炎:
這是最易被誤診為肛瘺的肛門周圍皮膚病,它的其主要特征是:肛周有膿腫形成和遺留竇道。竇道處常有隆起和膿液,有多個外口,故易誤診為多發性肛瘺或復雜性肛瘺。鑒別要點是肛周化膿性汗腺炎的病變在皮膚及皮下組織,病變范圍廣泛,可有無數竇道開口,呈結節狀或彌漫性,但竇道均淺,不與直腸相通,切開竇道后無膿液和瘺管,亦無內口。
2、骨盆骨髓炎:
骨盆化膿性或結核性病變引起的骨盆骨髓炎,常在會陰部發生竇道,與肛瘺的外口極為相似。但前者無內口,X 線片顯示骨盆有病變。
3、骶骨前瘺:
由骶骨與直腸之間的膿腫在尾骨附近穿破形成,瘺管位于骶骨凹內,外口常位于尾骨尖兩側,探針可探入8~10cm,瘺管與直腸平行。
4、骶尾部骨結核:
發病緩慢,無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變化,破潰后流出稀薄膿液,外口較大,邊緣不整齊,且經久不愈。X 線片顯示骶尾骨有骨質損害和結核病灶。
5、骶尾部畸胎瘤:
破潰后可形成尾骨前瘺或直腸內瘺。大型畸胎瘤可突出骶尾部,容易診斷;小型無癥狀的腫瘤,可在直腸后方捫及平滑、有分葉的腫塊。X 線片可見骶骨和直腸之間有腫塊,內有不定形的散在鈣化陰影,可見骨質或牙。
6、晚期肛管直腸癌:
破潰后可形成肛瘺,特點是腫塊堅硬,分泌物為膿血,惡臭。病理切片可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