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體部分肝移植是指,從健康人身上切取部分肝臟作為供肝,移植給患終末期肝膽疾病患者的一種治療方法,它是自20世紀90年代才興起的。我國江蘇省人民醫院肝臟移植中心于1995年率先在國內開展了這一新移植術,已成功完成18例次,質量和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活體部分肝移植的優點是,首先有效解決供體來源問題。此外還具有供肝質量好;若有血緣關系(親屬供肝),免疫排異反應小;術前準備充分,成功率高,預后好;費用低,只需常規肝移植費用的1/2~1/3等優點。
肝臟切除后能在較短時間內代償性增生,健康人只要有1/3~1/4肝臟就可維持生命及正常生活。例如臨床上患者經常因病情需要切除肝臟的2/3~3/4,仍能順利恢復并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所需的肝臟重量應占自己體重的1%,如成年患者體重為65千克,就需要650克肝臟。而正常成年人的肝臟重量為1200~1500克,所以正常人切除部分肝臟可救活一個病人,而對自己并不會有生命危險。
活體部分肝移植包括供體手術和受體手術兩部分。
供體手術:以左半肝切除為例,具體操作如下:
①取肋緣下“人”字形切口進腹行肝葉切除術。
②用術中超聲多普勒檢查肝中靜脈走向,以判定切除線。
③切除膽囊,并經膽囊管造影,檢查有無膽道畸形及膽樹分布情況。
④解剖第一肝門,分別游離出膽管、肝動脈及門靜脈的左分支。
⑤解剖第二肝門,游離出肝左、肝中靜脈的合干。
⑥沿標定的切除線離斷肝實質。此時可應用超聲刀(CUSA)以減少出血。遇較大管道均應結扎或縫扎。
⑦行供肝原位灌注,同時切斷第一、二肝門,切取左半肝,稱重后立即移入準備好的“后臺”中,以備修整。
⑧關閉所有管道殘端,并行膽道造影,檢查有無膽瘺發生。
⑨放置腹腔引流,關腹,供體手術結束。
受體手術:包括病肝切除和新肝植入兩部分。
①取人字形切口進腹,再次判斷有無禁忌癥。
②除了常規的第一、二肝門解剖外,還應行第三肝門的解剖。由于長期肝硬化,大部分患者的病肝和周圍組織多在豐富的側枝循環存在,切除病肝時應十分小心,以減少出血。
③切除病肝后,進行創面止血,修整受體的肝靜脈,以備吻合。
④植入新肝:首先行供肝肝靜脈和受體肝靜脈端端連續吻合。
⑤再行門靜脈端端吻合,吻合完畢后,可開放肝臟血流,無肝期愈短愈好,這要求醫師有熟練的操作技術。
⑥在顯微鏡下,行肝動脈端端吻合,由于肝左動脈一般較細,約有1.5~2mm,為保證吻合成功,一般放大8~10倍在鏡下吻合。
⑦行膽道重建,有膽管端端吻合和膽腸吻合兩種方法視情況而定。
⑧沖洗腹腔,放置引流,關腹。手術結束,送患者到監護病房。
術后管理:密切監護生命體征,注意內環境的穩定,加強熱量補充;常規使用抗凝藥,抗凝治療兩周;免疫抑制劑的使用;為防止排異反應,一般使用二聯或三聯藥物治療,我院為激素+環孢素A(或FK506)二聯,效果較好。應經常監測血藥濃度調節用藥劑量,一旦發生排異反應,還應調整藥物或治療方案。
抗感染治療:預防和治療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是術后治療的重要一環,術后1~2周內每天用超聲多普勒檢查血管暢通情況,對防止并發癥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