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的升高不僅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甚至還會給患者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脅。隨著高血壓變得越來越普遍,人家反而對該病的防治工作變得更不以為然,讓高血壓逐漸成為發病率高,診斷率低,危害大的嚴重疾病。其實高血壓的預防是非常重要的,而監測血壓的準確變化是預防高血壓的第一步。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測定規范
依據AHA的血壓測量的新建議和我國的相關血壓測量規定,可以歸納出以下要點:受試者在測壓前15分鐘未吸煙、飲茶及咖啡類飲料,排空膀胱;在溫暖的室內安靜休息5~10分鐘;受試者應坐靠背椅,雙腳平放落地,肌肉盡量放松;選擇合適的袖帶,氣囊長度至少應包繞上臂的80%以上;將排空的袖帶均勻纏于應當完全裸露上臂,使上臂處于右心房水平(坐位:胸骨的中部,第4肋間隙;臥位時用小枕支托以使其與腋中線同高);快速而平穩地充氣,至肱動脈搏動聲消失后再升高20~30mmHg,此時應當觸摸肱動脈或橈動脈;放氣速度每秒下降約2mmHg(心動過緩時要求每一心搏下降約2mmHg);依Kororkoff第1音為SBP,第5期音為DBP;測量時患者和測量者不要交談;最好間隔1~2min連續測量三次血壓。
許多指南指出血壓測定時至少應測量2次,間隔1min,如測值相差<5 mm Hg,以平均值為準。否則應當再測量1~2次,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為準。但很多情況下這一點沒有得到認真執行。由于老年人血壓存在較大的變異,一些學者要求對老年人一次血壓測量要重復3次。
單靠一次血壓測定容易產生診斷錯誤。我們觀察2020名社區成人連續測定3次血壓(間隔2min)測量值之間的差異,發現SBP差異 >5 mmHg者占65%,其中>10 mmHg達20%,少數人相差高達40~50 mmHg。3次DBP差異>5 mmHg者占33%。女性和老年人的3次SBP差異更大。大約半數人群的首測SBP最高。
因此,如果僅測量一次血壓,可能導致誤診。有研究表明,以第一次測量的血壓為依據,一級高血壓和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患病率要明顯高于第二次和第三次血壓的評價。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女性。
溫馨提示:高血壓病人必須首先保持自我心理平衡,正確認識疾病的病因、藥物治療、自身保健情況,減輕思想壓力。其次,工作和生活中,要建立一個和睦的家庭及良好的人際關系,處事寬宏大度,使自己處于安逸、輕松、樂觀的良好心態中,保持血壓正常穩定。
【參考文獻:《高血壓日常調養專家指導全方案》《國際高血壓防治指南及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