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頸骨折多發生于老年人,女性發生率高于男性。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而女性活動相對較男性少,由于生理代謝的原因骨質疏松發生較早,故即便受傷不重,也會發生骨折。84%的股骨頸骨折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專家在給股骨頸骨折病人做人工關節置換術時,取下股骨內側皮質進行組織學觀察,與對照組相比,發現骨單位明顯減少,哈弗管變寬。
老年女性股骨頸骨折與骨質疏松的關系,認為在65歲女性中,50%的骨骼礦物質含量低于骨折臨界值。在85歲女性中,100%的骨骼礦物質含量低于骨折臨界值。
目前普遍認為,盡管不是惟一的因素,骨質疏松是引起股骨頸骨折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些學者認為,可以將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看作為病理骨折。骨質疏松的程度對于骨折的粉碎情況(特別是股骨頸后外側粉碎)及內固定后的牢固與否有直接影響。
大多數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創傷較輕微,年輕人股骨頸骨折則多為嚴重創傷所致。
專家認為損傷機制可分為2種
①跌倒時大粗隆受到直接撞擊。
②肢體外旋。在第2種機制中,股骨頭由于前關節囊及髂股韌帶牽拉而相對固定,股骨頭向后旋轉,后側皮質撞擊髖臼而造成頸部骨折。此種情況下,常發生后外側骨皮質粉碎。年輕人中造成股骨頸骨折的暴力多較大,暴力延股骨干直接向上傳導,常伴軟組織損傷,骨折也常發生粉碎。
造成老年人發生骨折有2個基本因素,內因骨強度下降,多由于骨質疏松;雙量子密度儀證實股骨頸部張力骨小梁變細,數量減少甚至消失,最后壓力骨小梁數目也減少,加之股骨頸上區滋養血管孔密布(據200根成人股骨頸上區觀察測量平均14.6±0.22個標準差為3.1),均可使股骨頸生物力學結構削弱,使股骨頸脆弱。另外,因老年人髖周肌群退變,反應遲鈍,不能有效地抵消髖部有害應力,加之髖部受到應力較大(體重2~6倍),局部應力復雜多變,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轉,甚至在無明顯外傷的情況下都可以發生骨折。而青壯年股骨頸骨折,往往由于嚴重損傷如車禍或高處跌落致傷,偶有因過度過久負重勞動或行走,逐漸發生骨折者,稱之為疲勞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