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多發生在10歲以下兒童,約占全身骨折的7.5%,這是由于肱骨髁上是松質骨與皮質骨移行部極薄的關系。肱骨髁上骨折共分三型:即伸直型、屈曲型、粉碎型。其中伸直型最多見,約占%左右,又分成尺偏型和撓伯型,屈曲型少見。
病因
外傷因素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間接暴力所致。肱骨髁上骨折多發生于運動傷、生活傷和交通事故。通常將骨折分為伸直型和屈曲型,根據骨折移位情況伸直型又分為伸直尺偏型和伸直橈偏型。
當兒童摔傷時,上肢伸出,手部首地,肘關節處于伸直位,地面的反作用經前臂傳達至肱骨下端,將肱骨保推向后方。身體的重力由上而下,將肱骨干推向前方,形成了伸直型骨折,骨折近端易損傷正中神經和肱動脈。
骨折線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若骨折遠端向尺側移位稱為尺偏型占多數。但是易發生肘內翻畸形。若骨折遠端向撓側移位稱為橈偏型,較少,不易發生肘外翻。若矯枉過正,則易發生肘內翻。
(1)屈曲型
當患者摔傷時,肘后側著地,肘關節處于屈曲位,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沖撞,骨折遠端向前上移位,骨折線多由后下方斜向前上方,稱為屈曲型。
(2)粉碎型
少見,多發生于成年人。
發病機制
1、伸展型
跌倒時,肘關節呈半屈狀手掌著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經前臂傳導至肱骨下端;在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側端向前移位,遠側端向后移位,骨折線方向由后上至前下方斜形經過,移位嚴重者,骨折近側端常損傷肱前肌并對肱動脈造成損傷,骨折近側端引起神經損傷多為正中神經,橈神經。
2、伸展尺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外側,肱骨髁受力作用,使肱骨髁上骨折的遠側端向尺側和后側移位,內側骨質可能部分被壓縮,外側骨膜有時尚完整,此類骨折的內移和內翻的傾向性大,骨折移位時必須加以整復,以避免肘內翻畸形。
3、伸展橈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內側,骨折后,遠側骨折端向橈側和后側移位;這種骨折不易發生肘內翻畸形。
4、屈曲型
多系肘關節屈曲位,肘后著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鷹嘴直接撞擊肱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骨折遠側段向前移位,近側段骨端向后移位,骨折線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