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病因比較復雜,它是由不同的單因素或幾種因素合作用的結果,頸椎病屬于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常見病。高發年齡為40—60歲,尤其是40—59歲多見。60歲以后有自愈傾向,近年來由于工作環境,運動項目增多,運動器械的發展以及文化素質等情況的變化,又有發病年輕趨勢。青年患者臨床上以單純型為主,中老年患者以混合型較多見,對不同年齡,工種、工齡組的患病情況做統計,結果表明與年齡關系十分密切。頸椎病好發于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人群。對年齡和從業年限相對齊同的長久坐位工作者(職員、醫生)、家庭主婦、中度體力勞動者(清潔工、護工等),重體力勞動者和駕駛員等。頸椎易受積累性勞損而發病。
頸椎病的病因常見的可分為:
(1)解剖變異,常見有椎體融合、枕環畸形、顱底凹陷、頸椎隱裂、單個頸椎小椎體、頸肋等。這些情況都改變了頸椎的動、靜力學的平衡,易損傷和退變后發病。
(2)頸椎椎管矢狀徑狹窄。
(3)外傷與職業,長期伏案或低頭工作的易使頸部損傷,早發頸椎病。
(4)頸椎病與其他胸腰椎疾病的關系,脊柱好像一個連續均勻的彈性直桿,支持頭,軀干及上肢在各種不同體位上的杠桿鏈運動。作者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胸腰椎疾病可以改變頸椎的生理曲線,促使早發頸椎病或加重頸椎病癥狀。
由于人體頸椎間盤逐漸地發生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或頸椎正常生理曲線改變后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椎動脈、頸部交感神經而引起的綜合癥狀,頸部肌肉和韌帶易受拉勞損,長期處于非協調受力狀態,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更進一步導致損傷,所導致頸椎病。
【本文由執業醫師 楊琳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