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精神分裂癥屬于精神病范疇,而且較為常見,根據世界知名醫療組織的調查結果顯示:世界范圍內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概率大概在3.9%到8.5%之間。此外,就美國地區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的終身患病率達到了14%之高,引起了美國醫療組織的高度重視。
而在1994年時,我國的醫療組織也進行了較為大面積的走訪和調查,結果表明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率會根據地區發生差異,在我國的城市中,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大概在7.2%左右,而在我國的農村,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在4.3%左右,這一結果引發了地區差異和精神分裂癥之間聯系的討論。
不管是國內還是世界范圍內的先進醫療組織對于精神分裂癥的研究從80年代開始就未曾停止過,這種疾病最大的特征在于好發于青壯年之間,最為常見的發病年齡在25歲-46歲之間,30歲以上患者居多,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出12%左右。
精神分裂癥最為直接的癥狀表現在患者的感知和思維都出現了大范圍的障礙,無法正常的進行環境生活,心智和周圍的環境出現格格不入的狀況,超過8成以上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無法自主的進行正常生活。此外,一般情況下,沒有無意識的認知障礙,而且智力也不會遭受影響,但是注意力缺乏,大約71%以上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表現出極短的無耐心狀態,病程的延續時間長,而且61%左右的患者遭受了病程的更替和反復。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剖析1、病因尚未明確的重度精神疾病
目前為止,超過30年的精神分裂癥研究并沒有為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帶來確切的答案,這仍舊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疾病,而且多見于30歲上的青壯年。部分人,在40歲的時候出現了疾病的反復,各種思維能力和精神的活動能力都出現了極度不協調的狀況。
最為常見的是,患者雖然意識較為清晰,并且沒有思維上的障礙,卻無法有正常的認知功能,這是82.4%以上的患者表現出來的癥狀,超過40歲后還是未接受系統治療,任其發展的話,患者極有可能會遭受精神類的殘疾,38%左右的患者因此無法生活自理。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剖析2、各類癥狀群組合的臨床疾病
精神分裂癥的具體誘因不詳,但是其致病因素較多,目前為止,它的致病因素并不能明確,因為是精神類疾病所以查證誘因的難度較大。但是,廣為患者親屬所了解的是,45%左右的患者會出現因為社會不良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對患者個人產生負面影響的案例,所以這類患者的生活需要由親屬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