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濕疣又稱為生殖器疣或者性病疣,是有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以肛門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損害為主要表現的性傳播疾病。但這種疾病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感染,而且尖銳濕疣發病初期癥狀并不明顯,所以很多患者已經身染該病而不自知,甚至不知道是怎樣得的病。下面是關于尖銳濕疣的西醫方面病因的解釋。
人乳頭瘤病毒(人乳頭瘤病毒【譯】是一種屬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頭瘤空泡病毒A屬,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屬于乳多空病毒科A屬成員,是非包膜病毒,直徑50~55nm。該病毒為一種小DNA病毒,具有由72個病毒殼微粒組成的20面體衣殼及含有7 900個堿基對的雙鏈環狀DNA。乳頭瘤病毒(PV)具有種屬特異性,HPV嚴格寄居于人表皮、體外組織或實驗動物模型中,培養困難。目前已知HPV有100多型,其中1/3可引起男女生殖器部位的感染。HPV可感染免疫功能下降和免疫功能抑制病人的黏膜和皮膚,產生從無癥狀潛伏性感染到疣和鱗狀細胞癌等較廣泛的病譜。常見的親生殖器黏膜的HPV有HPV-6、HPV-11、HPV-16、HPV-18、HPV-31、HPV-35、HPV-42,根據與宮頸癌的相關性,可將8種型別HPV分為低危和高危二級。低危組有HPV-6、HPV-11、HPV-42,見于尖銳濕疣和低度宮頸上皮內新生物( CIN);而高危組則有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見于高度宮頸表皮內新生物和侵襲性官頸癌,與宮頸癌有關的為HP V-16、HPV-18型,其中50%為HPV-16型。
溫馨提示:歲以上就是關于尖銳濕疣的西醫病因,此外,HPV感染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重要的關系,尤其是與細胞免疫功能有關,HPV感染和與HPV有關的癌常是慢性免疫功能受抑制者的晚期并發癥。專家介紹,已發現在有免疫缺陷狀態者或惡性晚期腫瘤病人中疣的發生率增高。
【參考文獻:《尖銳濕疣的診斷與治療》《皮膚性病學》《性病百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