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有心電圖異常,且早于超聲心動圖改變,但心電圖診斷肥厚性心肌病的特異性有限,可作為初篩方法。對于肥厚性心肌病患者,12導聯心電圖可提供篩選和診斷的依據,其中左房增大,胸前導聯病理性Q波以及左室前壁巨大倒置的T波最具診斷意義,而左室肥厚的心電圖表現則無特異性。
在肥厚性心肌病發展過程中,病理性Q波可因發病初患者僅有室間隔肥厚,隨后因左室流出道梗阻而引起左室游離壁肥厚,部分抵消室間隔除極向量而出現Q波由無到有、由淺而深,直至可能逐漸減小甚至消失。
肥厚性心肌病早期心電圖基本正常或僅有T波改變;中期肥厚的心肌纖維異常粗大,排列紊亂,造成QRS向量與ST-T向量的方向相反,心電圖形成倒置的T波;晚期,出現進行性左室肥大,可因心肌缺血引起原發性ST-T改變,尤其易被誤診為冠心病心肌缺血,肥厚性心肌病的ST-T改變,可以長時間穩定不變,而冠心病特別是心梗的ST-T改變有動態變化,可以輔助鑒別。絕大多數患者有ST-T異常:①間隔肥厚型心肌病可表現為:Ⅰ、avl、V4~6導聯,Ⅱ、Ⅲ、avF導聯病理性Q波,同導聯T波可直立、低平或倒置;②普遍肥厚型心肌病表現為:V4~6 T波倒置或伴有Ⅱ、Ⅲ、avF導聯T波倒置,其改變范圍小;③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主要表現為:Ⅰ、avl、V2~6導聯巨大倒置T波(0.50~1.0mV),V3~5導聯,ST段下移,左室高電壓,但一般無病理性Q波,巨大倒置T波的深度夜間比白天深,并且深度與P-R間期呈正相關,提示該心電圖改變與交感神經活性有關。心尖部T波深倒可能與支配心尖部的交感神經活動減弱、心尖部心肌流量增加有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較其他心肌疾病患者更易發生暈厥甚至猝死,導致原因主要有:①嚴重的心律失常。②左室流出道梗阻。
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發生暈厥等嚴重臨床癥狀的預測:Q-T間期延長,心尖區3/6級以上收縮期雜音,證實有左室流出道梗阻。
心電圖出現病理性Q波,ST-T改變的原因很多,缺乏特異性,尤其在合并冠心病、心絞痛時難以區分,部分患者有發作性胸痛,心電圖有病理性Q波、ST-T改變,極易誤為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而遺漏肥厚型心肌病的診斷,所以無確切的心梗病史,心電圖高度懷疑時應盡快行心臟超聲等影像學檢查,以明確診斷,以便盡早發現和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