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綜合癥可導致不孕不育等多種不良后果。目前,研究人員首次提出了我國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癥的診斷標準,有望為該病的早診早治提供臨床依據。
多囊卵巢綜合癥是女性易患的婦科疾病,目前的發病率已達到10%左右;16歲至40歲的女性多發;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該病不僅可導致月經失調,還會引起痤瘡、肥胖、內分泌異常、不孕不育等。目前該病的診斷標準主要有2003年鹿特丹標準、2006年美國雄激素增多標準。
對325名女中學生及近年在該院就診的14歲-19歲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進行了研究,發現正常女性建立規律月經周期的過渡期以2年為限,而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初潮年齡較早,大多數在初潮2年內不能建立規律的月經周期,并伴有或逐漸發展為持續性排卵障礙。此外,53.19%的患者空腹胰島素水平高于正常值,提示普遍存在病理性胰島素抵抗;其中,7.8%的患者出現糖代謝異常。肥胖尤其是腹部型肥胖發生率增高;其中,82%的患者出現痤瘡反復發作。肥胖型患者44.44%出現黑棘皮病,比非肥胖型患者(6.49%)更為常見。
研究人員提出,出現3項指標中任意2項,便可診斷為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癥,即初潮后2年不能建立規則的月經周期,并發展為月經稀發或閉經等月經失調的臨床表現;雄激素水平超過生理界定值上限或具有中重度、反復發作的痤瘡;卵巢有符合鹿特丹診斷標準的形態學變化,但需排除其他疾病。此外,胰島素抵抗相關指標也應列入診斷標準,成為制定治療方案的重要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