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宮頸癌簡介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它是迄今為止唯一找出致病原因的癌癥。宮頸癌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HPV病毒可直接通過皮膚接觸傳播,有十幾年的潛伏期,故初期沒有任何癥狀,宮頸癌可防可測,按時進行宮頸癌篩查就能有效避免不幸發生。宮頸癌與性生活沒有直接聯系,女性需要對其有正確的認識,由于對宮頸癌致病概念的錯誤理解,仿佛宮頸癌就是不潔身自愛的代名詞,給女性帶來很大危害,以至于不愿意正視這個問題導致不幸的發生。
在全球范圍內,每年約有20多萬女性死于宮頸癌。在發展中國家,宮頸癌則屬于常見多發的婦科腫瘤,排行榜首。中國每年新發現的病例為13.15萬,死亡率最高的地區是山西,最低的是西藏。子宮頸癌是指發生在子宮陰道部及宮頸管
宮頸癌的惡性腫瘤。總的趨勢是農村高于城市、山區高于平原,根據各省市自治區回顧調查,中國宮頸癌死亡率占總癌癥死亡率的第一位。對于宮頸癌的轉移,可向鄰近組織和器官直接蔓延,向下至陰道穹窿及陰道壁,向上可侵犯子宮體,向兩側可侵犯盆腔組織,向前可侵犯膀胱,向后可侵犯直腸。也可通過淋巴管轉移至宮頸旁、髂內、髂外、腹股溝淋巴結,晚期甚至可轉移到鎖骨上及全身其他淋巴結。血行轉移比較少見,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肺、肝及骨。當宮頸癌的癥狀出現三個月后就診者已有2/3為癌癥晚期。
2宮頸癌分類
腺癌
約占5%~10%。
1.巨檢來源于宮頸管,浸潤宮頸管壁。當癌灶長于一定程度即突向宮頸外口,常侵犯宮旁組織。癌灶可呈乳頭狀、芽狀、潰湯或浸潤型。若病灶向內生長,宮頸外觀可完全正常,但頸管部位的宮頸膨大如桶狀。
2.顯微鏡檢查。
⑴ 粘液腺癌:最常見,來源于宮頸柱狀粘液細胞,鏡下見腺體結構,細胞內含粘液。
⑵ 宮頸惡性腺瘤:又稱偏差極小的腺癌。腫瘤細胞貌似良性,常浸潤宮頸壁深層。
⑶ 鱗腺癌:來源于宮頸粘膜柱狀下細胞,較少見,癌細胞幼稚,同時向腺癌和鱗癌方向發展而故名。
鱗狀細胞癌
子宮頸癌以鱗狀上皮細胞癌為主,約占 90 %~ 95 %,腺癌僅占 5 %~ 10 %。但兩者癌在外觀上并無特殊差別,且均發生在宮頸陰道部或頸管內。
( 一 ) 目觀
在發展為浸潤癌前,肉眼觀察無特殊異常,或類似一般宮頸糜爛。隨著浸潤癌的出現,宮頸可表
宮頸癌現以下四種類型
1 .糜爛型:環繞宮頸外口表面有粗糙的顆粒狀糜爛區,或有不規則的潰破面、觸及易出血。
2 .外生型:又稱增生型或菜花型。由息肉樣或乳頭狀隆起,繼而發展向陰道內突出的大小不等的菜花狀贅生物,質脆易出血。
3 .內生型:又稱浸潤型。癌組織宮頸深部組織浸潤、宮頸肥大而硬,但表面仍光滑或僅有淺表潰瘍。
4 .潰瘍型:不論外生型或內生型進一步發展后,癌組織壞死脫落,形成潰瘍,甚至整個子宮頸為一大空洞所替代,因常有繼發性感染,故有惡臭的分泌物排出。子宮頸癌尤其是腺癌也可向頸管內生長,使子宮頸成桶狀增大,這也是內生型的一種
( 二 ) 鏡查
1 .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表現為底層細胞增生,底層細胞不但增生,而且有細胞排列紊亂及細胞核增大、濃染、染色質分布不均等核異質改變。不典型增生可分為輕、中及重度。①輕度不典型增生 ( 間變 I 級 ) :上皮細胞排列稍紊亂,細胞輕度異型性,異型上皮占據上皮層的下三分之一。②中度不典型增生 ( 間變Ⅱ級 ) :上皮細胞排列紊亂,異型性明顯,異型上皮占據上皮層的下三分之二。③重度非典型增生( 間變Ⅲ級 ) :幾乎全部上皮極性紊亂或極性消失,細胞顯著異型性和原位癌已不易區別。
2 .原位癌:原位癌 (CIS) 又稱上皮內癌。上皮全層極性消失,細胞顯著異型,核大,深染,染色質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但病變仍限于上皮層內,未穿透基底膜,無間質浸潤。異型細胞還可沿著宮頸腺腔開口進入移行帶區的宮頸腺體,致使腺體原有的柱狀細胞為多層異型鱗狀細胞所替代,但腺體基底膜仍保持完整,這種情況稱為宮頸原位癌累及腺體。
3.鏡下早期浸潤癌:鏡下早期浸潤癌在原位癌基礎上,偶然可發現有癌細胞小團已穿破基底膜,似淚滴狀侵入基底膜附近的間質中,浸潤的深度不超過 5mm ,寬不超過 7mm ,也無癌灶互相融合現象,也無侵犯間質內脈管跡象時,臨床上無特征。
4.鱗狀上皮浸潤癌:當癌細胞穿透上皮基底膜,侵犯間質深度超過 5mm ,稱為鱗狀上皮浸潤癌。在間質內可出現樹枝狀、條索狀,彌漫狀或團塊狀癌巢。
根據病理切片,癌細胞分化程度可以分為三級:① I 級:分化好。癌巢中有相當數量的角化現象,可見明顯的癌珠。②Ⅱ級:中等分化 ( 達宮頸中層細胞的分化程度 ) ,癌巢中無明顯角化現象。③Ⅲ級:未分化的小細胞( 相當于宮頸底層的未分化細胞 )。
5..腺癌:腺癌來源于被覆宮頸管表面和頸管內腺體的柱狀上皮。鏡檢時,可見到腺體結構,甚至腺腔內有乳頭狀突起。腺上皮增生為多層,細胞低矮,異型性明顯,可見核分裂相。如癌細胞充滿腺腔,以致找不到原有腺體結構時,往往很難將腺癌與分化不良的鱗癌區別。如腺癌與鱗癌并存時稱為宮頸腺、鱗癌。腺、鱗癌惡性程度高,轉移早、預后差。
3宮頸癌病理
宮頸癌(即子宮頸癌)在子宮頸唇和頸管部皆可發生。但好發于子宮頸外口兩種上皮交接處,后唇較多,頸管次之,前唇又次之。
最初,癌變僅局限于子宮頸粘膜上皮層內,沒有浸潤,稱為原位癌。當癌侵入粘膜下間質時,稱為浸潤癌。原位癌的子宮頸大致正常,早期浸潤性癌的病變常限于子宮頸某一處,稍隆起,橫徑多在1cm以下,發紅、發硬、觸之易出血。若發生在頸管內,一般不易發現,當癌進一步發展到相當程度,外觀表現可有如下四種不同類型:
(1)菜花或乳頭狀型:最多見,是一個外生型的癌腫,呈菜花樣,好發于子宮頸唇部,擴散性小,常伴有壞死、感染、出血現象,對放射線敏感。
(2)浸潤型:主要呈浸潤性生長,流血少,但侵犯性大,對放射線敏感性差。
(3)潰瘍型:比菜花型少見,癌組織先破壞子宮頸表面,逐漸浸入,破壞更多而形成潰瘍,此型多發于子宮頸唇及子宮頸管,常可見壞死組織,易合并感染,對放射線尚敏感。
(4)結節型:最少見,子宮頸普遍肥大,主要向子宮頸深部浸潤。一般似硬橡皮或木板樣硬,對放射線中度敏感。
不論何型,晚期均可產生潰瘍,由于癌組織大塊壞死與脫落,此時子宮頸原形大部分或全部消失,呈火山口樣。
從病理組織學上看來,宮頸癌大體可分三類:
(1)鱗狀細胞癌:約有90%~95%的宮頸癌屬于此型,常發生于宮頸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的交界區。
(2)腺癌:約有2%~5%,此種類型的癌多發于子宮頸管部,子宮頸腺癌的形態可分為腺樣、乳頭狀及髓樣。
(3)腺角化癌:若腺癌有鱗狀上皮化生,則稱為腺角化癌。
4宮頸癌病因
關于宮頸癌(即子宮頸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國內外大量資料證實,早婚、早育、多產及性生活紊亂的婦女有較高的患病率。目前也有認為包皮垢中的膽固醇經細菌作用后可轉變為致癌物質。也是導致宮頸癌的重要誘因。
( 1)與性生活、婚姻的關系 性生活過早(指18歲前即有性生活)的婦女,其宮頸癌的發病率較 18歲以后開始性生活的要高4倍。婦女性生活開始早且患有梅毒、淋病等性傳播性疾病,則宮頸癌發病率較正常婦女高6倍,現已證實若婦女與多個男子發生性關系,其發生宮頸癌的機會較多,處女則很少患宮頸癌。未婚及未產婦女患宮頸癌的機會極少,多次結婚宮頸癌的發病率也較高。多次分娩且圍產期保護及分娩過程不好,也會增加宮頸癌的發生率。但多次分娩不至于增加宮頸癌的發生。
(2)與配偶的關系 有人認為丈夫包皮過長或包莖者其妻發生宮頸癌的相對危險度較大。患有陰莖癌或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患宮頸癌,以及男子有多個性對象,其妻子患宮頸癌的機會增多。
(3)病毒或真菌感染 單純皰疹病毒Ⅱ型、人乳頭瘤病毒、人巨細胞病毒以及真菌感染可能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但究竟以哪一種病毒為主誘發或在哪幾種病毒協同下易發生宮頸癌等問題都尚未解決。
(4)宮頸糜爛、裂傷與外翻 由于子宮頸的生理和解剖上的緣故,容易遭受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因素刺激,包括創傷、激素和病毒等。
(5)長期坐在一個地方或長時間不動彈的人會使毒素累積,例如:麻將棋牌活動、辦公活動等。預防宮頸癌需要多運動,便可以消除。這也是大多數的發病原因。
5宮頸癌鑒別診斷
1.陰道出血:不規則陰道出血,尤其是接觸性出血(即性生活后或婦科檢查后出血)和絕經后陰道出血是宮頸癌患者的主要癥狀。菜花狀宮頸癌出血現象較早,出血量較多。
2.陰道分泌物增多:白色稀薄,水樣、米泔樣或血性,有腥臭味。當癌組織破潰感染時,分泌物可為膿性,伴惡臭。
3、晚期表現:由于癌腫的浸潤、轉移,可出現相應部位乃至全身的癥狀。如尿頻、尿急,肛門墜脹、秘結,下肢腫痛、坐骨神經痛,腎盂積水,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等,最終致全身衰竭。
6宮頸癌分期
第零期:指癌細胞仍局限在子宮頸上皮區內。
第一期:癌細胞只局限在子宮頸部位。而從第一期開始,癌癥已經開始有了侵犯的現象。
第二期:癌細胞已經侵犯到陰道的上三分之二或是子宮旁的結締組織。
第三期:癌細胞已經侵犯到陰道的下三分之一,或是已經侵犯到了骨盆腔。
第四期:癌細胞已經突破生殖器官部份,或是已經超過了骨盆腔的范圍
7宮頸癌疾病治療
CIN的治療
對CINⅠ級和CINⅡ級,一般采用保守治療,包括激光、微波、冷凍等治療。對CINⅢ級,多行全子宮切除術。如患者年輕有生育要求,可行宮頸錐切術。保守性治療后定期復查。
鏡下早期浸潤癌的治療
Ⅰa1期行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Ⅰa2期行次廣泛子宮切除術。
其他浸潤癌的治療
1. 手術治療,適用于Ⅰb期及Ⅱa期宮頸癌,采用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和盆腔淋巴結清除術。對Ⅰb期及Ⅱa期,手術與放射治療療效相近,選用哪種治療方法需根據醫療設備和技術條件以及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多主張手術治療,特別是年輕需保留卵巢功能、合并妊娠、盆腔內有炎癥以及對放療較不敏感的腺癌患者。對于年輕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Ia2期,Ib1 期癌灶<2cm,除外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可以采用廣泛性宮頸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患者過度肥胖、年老體弱以及有心肺等慢性疾病患者為手術禁忌,應考慮放療。
2. 放射治療,是治療宮頸癌的主要方法,適用于Ⅰb期及其以后各期患者,即使對Ⅳ期也能起到姑息作用。常用的方法有腔內照射和腔外照射兩種。腔內照射多用后裝治療機,放射源有 137 銫、 192 銥等,主要針對宮頸原發病灶。腔外照射采用 60 鈷、直線加速器等,主要針對原發灶以外的轉移灶,包括盆腔淋巴結。
3.放射及手術綜合治療,術前放療適用于原發灶較大或頸管癌宮頸增粗呈桶狀,單純手術切除有困難者。術后放療主要適用于手術時發現盆腔淋巴結、宮旁結締組織有轉移及手術切緣有癌細胞者。
4.化學治療,近10余年來,化療作為晚期或復發病例的輔助治療,已取得了一定療效。術前新輔助化療適用于Ib2期及IIa2期癌灶大者,或者年輕的IIb期希望手術,保留卵巢功能的患者,縮小病灶后再行手術。術后需輔助治療以放療為主,目前也有采取化療的方法。有效的藥物有順鉑、環磷酰胺、異環磷酰胺、阿霉素、博來霉素等。多采用以順鉑為主的三聯或四聯化療,經靜脈或區域性動脈插管給藥。
8宮頸癌疾病預防
開展性衛生教育,提倡晚婚、少育,宮頸癌的預防分為三級預防:
? 應用疫苗(一級預防):對青少年女性及早使用疫苗,預防HPV感染。
? 宮頸篩查(二級預防) :健全婦女防癌保健網,定期開展宮頸細胞學篩查。
? 檢查治療(三級預防):對發現異常結果的婦女,進一步檢查治療,把病變阻斷在癌前期或早期。
9宮頸癌臨床表現
癥狀
臨床癥狀的輕重與病情早晚有關,宮頸上皮內瘤變及鏡下早期浸潤癌一般無癥狀,多在普查中發現。Ⅰb期和以后各期最早出現的癥狀主要有陰道出血和陰道排液。 1.陰道出血 當癌腫侵及間質內血管時開始出現流血,最早表現為性交后或雙合診檢查后少量出血,稱接觸性出血。以后則可能有經間期或絕經后少量不規則出血。晚期病灶較大時則表現為多量出血,甚至因較大血管被侵蝕而引起致命大出血。一般外生型癌出血較早,血量也多,內生型癌出血較晚。2.陰道排液 最初量不多,呈白色或淡黃色,無臭味。隨著癌組織破潰和繼發感染,陰道可排出大量米湯樣、膿性或膿血性液體,伴惡臭。宮頸粘液性腺癌患者,由于癌灶分泌大量粘液,常訴大量水樣或粘液樣陰道排液。3.晚期癥狀 若癌瘤侵犯盆腔結締組織,壓迫膀胱、直腸和坐骨神經以及影響淋巴和靜脈回流時,可出現尿頻、尿急、肛門墜脹、便秘、下腹痛、坐骨神經痛、下肢腫痛等。癌瘤壓迫或侵犯輸尿管,可出現腎盂積水、尿毒癥。終末期因長期消耗常出現惡液質。
體征
原位癌和早期浸潤癌,宮頸的外觀及質地可無異常,或僅見不同程度的糜爛,觸之易出血。宮頸浸潤癌常見以下四種類型:1.糜爛型 環繞宮頸外口有較粗糙的顆粒狀糜爛區,或有不規則的潰破面,觸之易出血。2.外生型 又稱菜花型,是最常見的一種。癌組織向外生長,開始呈息肉樣或乳頭狀突起,逐漸形成菜花樣新生物,質脆易出血。3.內生型 又稱結節型,癌組織向宮頸深部組織浸潤生長,使宮頸逐漸增大,質硬,但有時宮頸表面尚光滑或僅有淺表潰瘍。4.潰瘍型 外生型或內生型進一步發展時,癌組織壞死脫落,可形成凹陷性潰瘍。潰瘍邊緣堅硬,底部凹凸不平。有時整個宮頸為空洞所代替,狀如火山口。檢查時需注意陰道穹窿是否受累,三合診了解宮旁有無增厚變硬,直腸是否被侵犯。
10宮頸癌轉移途徑
直接蔓延
向下侵犯陰道,向上可累及子宮下段及宮體,向兩側擴散到子宮頸旁和陰道旁組織,向前后可侵犯膀胱及直腸。
淋巴轉移
是子宮頸癌轉移的主要途徑,淋巴轉移率與臨床期別有關。最初受累的淋巴結有宮頸旁、閉孔、髂內、髂外淋巴結,稱初程淋巴結轉移組。繼而受累的淋巴結有骶前、骼總、腹主動脈和腹股溝組淋巴結,稱次程淋巴結轉移組。晚期還可出現左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血行轉移
較少見,多發生在晚期。主要轉移部位有肺、肝、骨等處。
11宮頸癌預防
預防方法一:保持營養均衡
保持女性機體的營養均衡是宮頸癌的一個重要預防方法,保持充足的飲食營養供給,避免營養缺乏,如均衡攝入一些抗氧化的微量維生素,可有效預防宮頸癌的發生。
預防方法二:禁止吸煙
女性吸煙是引發宮頸癌的原因之一,長時間的吸煙可削弱機體的保護因素,增加浸潤性宮頸癌的發生率,尤其是鱗狀細胞癌。
預防方法三:提倡晚婚,少育
我們提倡晚婚、少育,且性生活要適度,可有效預防宮頸癌的發生。早婚,多產,性伴侶過多、性生活過頻都會誘發宮頸癌。
預防方法四:避免口服避孕藥
女性患上宮頸癌,多與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有關。使用避孕藥的時間越長,發生宮頸癌的危險性越大。
12宮頸癌易感人群
1.年齡:宮頸癌的發生與年齡有一定關系,35歲以下的女性患宮頸癌概率較低,35-59歲宮頸癌高發,而60歲以后發病率下降。近年有年輕化趨勢。
2.早婚多育者:北京市宮頸癌防治協作組報告顯示,20歲以前結婚的女性患病率比21-25歲的高3倍,比26歲以后結婚者高7倍。而且,生產次數越多,患宮頸癌的幾率就越高。
3.多性伴侶: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性伴侶數≥10個者在宮頸癌新發病例中占36%,因為精子進入陰道后產生一種精子抗體,這種抗體一般在4個月左右方能完全消失。如果性伴侶多性交過頻,則會產生多種抗體,異性蛋白,更容易患宮頸癌。
4.宮頸不典型增生者:特別是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若不積極治療很有可能轉化為宮頸癌。
13宮頸癌飲食
羊魚鮮湯
材料:羊肉300克、鮮河魚1條(500克)、白蘿卜1個。
做法:羊肉切成大塊,放入滾水中,同切片的蘿卜煮15分鐘,湯和蘿卜棄之。羊肉放入鍋內,加水適量、蔥、姜、酒,煮至熟透。將魚用豆油煎透后,放入肉鍋內煮30分鐘。湯中加鹽、香菜、蒜苗、蔥末即成。
用法:喝湯吃肉。
功效:主要用于宮頸癌術后的調養。
妙汁鵪鶉蛋
材料:鵪鶉蛋20個、洋蔥半只、胡蘿卜80克、蘆筍80克、香茄4個、青椒1只,糖、醋、番茄醬、麻油各適量。
做法:蛋煮熟運用殼。蔬菜切成小塊。胡蘿卜煮至剛熟。碗中依次放入湯料200毫升、砂糖40克、醋45毫升、酒15毫升、番茄醬20克、麻油5毫升調成料汁。將蛋和蔬菜先炒一下,倒入料汁略煮一下即可食用。
吃法:隨意飲用。
功效:養血滋陰,主治宮頸癌慢性出血所致貧血。
14宮頸癌生物免疫治療
在人體的免疫系統內,有兩種專門對付癌細胞的專項功能細胞,一種是DC細胞,它是已知功能最強的抗原提呈細胞,能激活免疫應答,抑制腫瘤生成和擴散;另外一種是CIK細胞,它是細胞誘導的殺傷細胞,能自動識別、定向殺滅腫瘤細胞,防止腫瘤細胞的擴散和轉移。然而,在正常人的外周血中,這兩種細胞含量較少,僅占1%左右,宮頸癌患者則更少。斯坦福大學和天普大學的腫瘤領域的科學家經過多年的聯合刻苦攻關,成功地從宮頸癌人體的外周血中分離出DC和CIK單核細胞,通過專項實驗室進行細胞的活化和增值,最后回輸宮頸癌患者體內,系統殺滅腫瘤細胞,有效解決其轉移和擴散,這就是CLS腫瘤生物療法,克服了傳統治療方式“不徹底、易轉移、副作用大”等弊端,這是繼手術、放、化療傳統治療之外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方式,被國際醫學界喻為21世紀消滅腫瘤細胞的唯一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