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小兒容易發生腹瀉的季節。主要癥狀表現為持續高燒、咳嗽、嘔吐,不少兒童伴有腹瀉。因為腹瀉、嘔吐及發燒等可以丟失大量液體,所以很容易引起脫水,這樣就加重病情。如果不及時補充液體,造成嚴重脫水,可危及小兒生命。
半歲到2歲之間
小兒腹瀉發病率高,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的主要原因。秋季腹瀉多發生在9月中旬開始。專家提醒,兒童腹瀉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很多。兒童患腹瀉后不要再喝牛奶,可喝點加鹽的米湯。
發生小兒腹瀉時
父母也不要著急,首先要觀察孩子有無脫水,還要學會估計脫水程度。輕度脫水:一般小兒易煩躁、愛哭、口渴,哭時眼淚減少,尿量也相應減少。中重度脫水:小兒精神差,煩躁不安或嗜睡,重者出現昏迷,四肢軟弱無力,哭時無眼淚或口舌干燥,兩眼窩明顯凹陷,尿量明顯減少或無尿,小兒突然明顯消瘦。
根據孩子的癥狀
要是腹瀉引起輕度脫水,可以在家中治療。不要喝牛奶,但也不要喝白開水,最好喝有鹽味的米湯或糖鹽水,可以起到預防脫水的作用。但家庭治療期間一定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果腹瀉次數和量增加,出現頻繁嘔吐、高燒不退時,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秋季腹瀉起病急,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1~2天常發生嘔吐,隨后出現大便次數多,因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病程一般7~10天,在治療上無特效藥。家庭治療的關鍵是預防和糾正脫水。若孩子出現腹瀉次數與量增加、不能正常進食、頻繁嘔吐、明顯口渴、超過38℃的發熱中的任意一項,就要到醫院。
在飲食上
腹瀉的孩子體內營養物質丟失較多,攝入足夠的食物以預防營養不良,防止生長發育障礙。吃母乳的嬰兒應繼續母乳喂養,若為人工喂養,可繼續給予平時習慣的飲食,如米粥、面糊等,太油膩的食物少吃或暫時不吃。但在生活中,不少家長一遇孩子腹瀉,就馬上給予禁食。腹瀉孩子有一部分小腸黏膜是正常的,可以完成營養的吸收,如果禁食會影響孩子對營養素的攝入,削弱患兒的抗病能力,易致腹瀉遷延或發生營養不良,如嘔吐加劇,可按照醫師的吩咐暫禁飲食。
小兒秋季腹瀉應該做好日常的護理,家長要注意幫助孩子做好預防工作。增強孩子的體質,從而減小患病幾率。尤其是要注意孩子的日常衛生習慣,做好兒童用品的消毒,養成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上要注意不要吃變質食物,生的瓜果一定要洗干凈再讓孩子吃。避免孩子間的接觸傳染,合理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