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在現如今的社會中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隨著周圍環境與生活習慣的該病,高血壓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兒童也患上了高血壓。服用降壓藥是緩解高血壓病癥最常見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服藥期間患者應注意合理膳食、避免情緒激動等小細節,以求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1、避免情緒激動
不良情緒不僅影響降壓效果,還會使血壓驟升,導致中風(中風【譯】:也叫腦卒中。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癥狀)或其他并發癥。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使精神放松、情緒穩定,對血壓的穩定是十分有益的。
2、合理膳食結構
許多患者只注意藥物治療,忽視了飲食對疾病的影響,血壓往往控制得不理想。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飲食應清淡,低鹽、低熱;控制動物脂肪攝入,保持營養平衡,避免肥胖;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吃豆類等含鈣豐富的食品;還應多補充膳食纖維,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3、不可突然停藥
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旦出現血壓下降或癥狀改善,便自行停藥,往往引起血壓“反跳”,造成血壓比原來血壓水平還高。血壓的反跳,使患者輕則頭昏、頭痛加劇,重則并發冠心病、心肌梗塞或腦溢血而危及生命。因此,在服藥早期,應以治療量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后,逐步減為維持量。維持量需服用相當一段時間。
4、應該擇時服藥
血壓在晝夜24小時中呈周期節律性變化,在上午8-10時達到峰值,然后逐漸降低,午夜至醒前最低。傳統的一日三次服藥是不合理的,它使血壓在晝夜24小時都有下降,會出現很多不良反應。特別是睡前一次服藥,會導致血壓在入睡后兩小時大幅度下降,血流緩慢,腦組織供血不足,血管內凝血物質極易附著在血管內壁上,聚集成小血栓,從而阻塞腦血管,發生缺血性腦中風。而且血壓大幅度下降也易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因此,應該采用“一次給藥法”即清晨起床后服藥一次,劑量為傳統一日量的2 / 3。這樣,可以使白天血壓上升趨勢得以控制,而夜間血壓下降也不明顯,避免發生不良反應。
溫馨提示:高血壓的治療原則上應該終生服藥,不能血壓的數值高了就服藥,數值正常就不服藥。高血壓患者服藥期間血壓值正常是藥物控制的結果,能夠用藥物控制血壓恰恰說明藥物有效和服藥的必要性。我們提倡高血壓患者“寧忘一頓飯,不忘一頓藥”。
【參考文獻:《高血壓看這本就夠了》《高血壓治療藥物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