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發熱”的病因診斷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迄今為止我們還有近10%的“不明原因發熱”患者最終不能明確病因,而且這個百分比數十年來并未隨著診斷條件的改善而改變。
“不明原因發熱”( 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在國際國內均有其準確的定義,它包含了三點:第一,發熱時間持續3周以上;第二,體溫數次超過38.3℃;第三,經至少1周完整的病史詢問、體檢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不能確診。可見,雖然FUO本身是癥狀診斷,不是疾病的診斷。
FUO病因診斷的一般方法
首先,全面了解病史,尤其是可能為發熱原因提供線索的相關病史 。以下病史對確診有一定幫助:①發熱史:包括發熱起始時間、熱程、熱型、熱度;②發熱規律:是否伴有寒戰、是否有節律性、是否總與其他特定癥狀伴隨(如皮疹、關節痛)、是否有季節性;③疾病史:如結核病,免疫功能低下相關性疾病;④特殊地區(疫 區、牧區)定居或旅游史;⑤其他:如手術史、用藥史、冶游史,等等。
其次,認真、詳細、徹底的體格檢查。注意:①不可放過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②不能放過任何可疑體征;③對一些特殊體征需要引起特別重視:皮疹、出血點,淋巴結、肝、脾腫大,關節腫大、畸形、功能障礙,局部隆起、腫塊,新出現的心臟雜音,肺部羅音,局部叩痛,等等,上述體征很可能為FUO提供線索;④某些容易被忽視的部位,比如口腔、咽喉、甲狀腺、指端等。
再次,廣范圍的輔助檢查,著重考慮與疑似疾病相關的“特異性”檢查項目 。在下述情況下需要采取撒網式的輔助檢查:第一,病史和體征不能提供任何線索;第二、憑“經驗”得不到任何“推測”結果;第三,業已作過的檢查無疑點可尋。由于FUO病因的復雜性,我們認為目前不可能為FUO病因診斷列一個輔助檢查的“清單”,需要靠接診醫生個人體驗和思考。撒網式檢查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在撒網的同時,又必須有一定的針對性,比如檢測血沉、CRP;多部位影像學檢查;反復多次血培養;進行血清學各種自身免疫指標檢查;檢測各種腫瘤標志物;骨髓穿刺,要多部位、多次進行,胸骨穿刺對發現血液系統異常比其他部位穿刺更有價值;必要時可以做肝穿刺活檢。
最后,掌握一定線索后進行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檢查。不言而喻,在已經掌握了一定線索,但還不能完全明確診斷的情況下,有些檢查不僅必要,而且要有針對性,比如腫大淋巴結的活檢;皮膚、肌肉、血管、淺表部位包塊活檢;液性包塊的穿刺;心包、胸腔、腹腔、關節腔積液、腦脊液穿刺;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強調有些檢查需要多次重復,切不可一兩次檢查結果陰性就放棄進一步檢查,尤其是血液培養和骨髓穿刺。要清醒地認識到某些以發熱為表現的疾病出現其他可供明確病因的癥狀需要一定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可以導致FUO的疾病很多,但是一般以以下三大類疾病為主:一是感染性疾病,約占所有FUO病因的半數左右;二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國際國內習稱“風濕性疾病”,占20%~30%,幾乎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發熱的表現,而且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發表現是發熱;三是惡性腫瘤,為10%~20%。迄今仍然有5~10%的病例最終不能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