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右下腹或臍周隱痛及鈍痛,多在進食后誘發,伴不全性腸梗阻者,腹痛呈持續性,陣發性加劇。腸結核是由于結核桿菌侵犯腸道而引起的慢性特異性感染。腸結核主要癥狀特征有腹痛、大便或清或秘、右下腹腫塊、發熱、盜汗等。發病年齡多為青壯年,40歲以下占91.7%。女性多于男性。
具體診斷方法如下
診斷方法一
有腹瀉、腹痛、便秘等消化道癥狀,并伴有發熱、盜汗等全身癥狀。
診斷方法二
腹部檢查發現右下腹壓痛,或伴包塊,或出現原因不明的腸梗阻。
診斷方法三
青壯年患者,原有腸外結核,特別是開放性肺結核,或與開放性肺結核患者有密切接觸史者。
診斷方法四
血液檢查:可有中度貧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淋巴細胞增高,血沉多明顯增高。
診斷方法五
X線檢查:鋇劑在病變腸段呈激惹征象,排空很快,充盈不佳,而在病變上下腸段的鋇劑充盈良好,回腸末段有鋇劑潴留積滯。病變腸道如能充盈,可見黏膜皺襞粗亂,腸壁邊緣不規則,有時呈鋸齒狀。也可見腸腔變窄,腸段收縮變形,回腸盲腸正常角度消失。
診斷方法六
纖維結腸鏡檢查:一般不作常規檢查。如病變累及上段結腸,為了明確潰瘍的性質與范圍,則對診斷與鑒別診斷有很大幫助。
診斷方法七
糞便檢查:糞便多為糊樣,一般不含黏液或膿血,常規鏡檢可見少量膿細胞和紅細胞。糞便濃縮找結核桿菌,陽性者有助于腸結核的診斷,但僅在痰液檢查陰性者才有意義。
此外,在本病的早期,因癥狀多不明顯,診斷常有困難,有時X線檢查也呈陰性,因此在疑為腸結核的患者,應定期隨診或作診斷性抗結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