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疾病對于我們的生活影響很大,很多人長期被耳聾疾病困擾,現在耳聾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這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很多人都希望徹底的遠離耳聾疾病的折磨,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如何正確的預防耳聾疾病。
預防耳聾應注意以下幾點
1、耳毒性藥物所致的聽力損傷
在非洲,由于瘧疾及抗瘧藥物套寧,氯奎的泛用,兒童聽力損失的狀況驚人,在非洲的耳鼻咽喉科門診,常有患兒因嚴重的聽力損傷而就診,這一點,應引起聯合國衛生組織的高度重視。
在我國及發達國家,因氨基甙類藥物及其它耳聾性藥物所致的聽力損傷也時有發生。因為藥物耳毒性機制的特殊,即使在停用藥物后,有些病例的聽力損傷仍可呈進行性發展,又加上耳毒性藥物應用的早期,其聽力損傷的癥狀隱蔽,家長難以早期發現,因而,兒童應避免應用耳毒性藥物。
2、耳機及手機對聽力的損傷
我國青少年喜用MP3、MP4,人們也習慣于應用手機。其實,人們應用耳機時往往沒有意識到其音量的巨大,耳機的音量對耳部的沖擊與損傷是明顯的,長年應用耳機可能會導致聽力的損傷。
手機的輻射對耳部的損傷也是很嚴重的,尤其是劣質的機型,在耳科門診,常常能遇到因手機所致的聽力下降、耳鳴(耳鳴【譯】:是指人們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條件下所產生的異常聲音感覺,常常是耳聾的先兆,因聽覺機能紊亂而引起。)、耳痛的病例。因而,我們建議人們應避免過度地使用耳機及手機。
3、工業噪音及高強度音樂環境對聽力的損傷
現代工業噪音及娛樂場所震耳欲聾的音樂是另外一種致使聽力下降的因素,尤其是長期置身于此環境中的人們,必須加強聽力保護。有時,即使是較低的噪音,如果長年累月置身于其間,也可產生噪音性耳聾。
噪音性聾的發展,有時即使脫離環境噪音若干年后,其聽力仍可逐漸下降。因而,人們應加強勞動保護及自我保護的意識。
4、耳部慢性炎癥對聽力的損傷
慢性中耳炎是聽力損失的一大病因,數年或數十年的耳部慢性炎癥的刺激,可使普通的中耳炎轉變為一種非良性的中耳炎而需手術治療,或是產生中耳癌變。而在這些病變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其聽力的損失尤為明顯,因而,慢性中耳炎應積極治療。
5、生活行為及全身慢性疾病對聽力的損傷
最典型的生活行為而導致聽力下降是抽煙與喝酒,長年的煙、酒刺激無疑會對聽力產生較大的損傷,而平常所言的老年性聾的過早發生,也常常與此相關。
此外,高血壓、血管硬化、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全身疾病也是產生微血管病變,進而產生耳聾的常見原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關愛自己的身體是防止耳聾的基礎。
6、新生兒及嬰幼兒聽力障礙
新生兒及嬰幼兒聽力障礙是基因結構異常及胎兒發育異常所致,它可導致兒童心理,智力及言語功能障礙。聽力學家對此提出早期干預的概念,所謂早期干預,即聽力障礙的早期發現,早期矯治及早期教育。
國家衛生部已把新生兒聽力篩選作為法定項目予以實施。因而,每個新生兒都應在醫院及相關部門進行聽力篩選。
溫馨提示
合理飲食,盡量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低脂、富含維生素、纖維素和蛋白質食物,如蔬菜、水果、魚肉和牛羊肉等,還可選用胡桃肉、芝麻、花生、白果、松子、深海魚油等有補腎健腦、開竅益聰功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