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個全國愛耳日,今天的主題是關注老年人聽力健康。關于老年人聽力問題有社會上有哪些錯誤觀念?老年人聽力健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如何避免老年耳聾耳鳴問題?本期專家訪談特別采訪了上海復大醫院副主任醫師秦偉教授,讓我們聽聽他的專業觀點。
專家介紹
秦偉,上海復大醫院副主任醫師,醫學教授,國家耳鼻喉科醫學學科帶頭人。
從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臨床工作30余年,擁有"鼻腔里氏區止血器"、"鼻梁假體"等多項醫療專利,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臨床耳鼻咽喉雜志》、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等發表過論文數百篇,發表耳鼻喉專著數本,獲獎科研15項,長期致力于耳鼻喉疾病疑難診療的可行性研究,對耳鼻喉疾病的診 斷、鑒別、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記者
感謝秦老師接受我們的采訪。今年的3月3日是第十四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健康聽力,幸福人生關注老年人聽力健康”。在您的臨床實踐來看,為什么會定這個主題?
秦偉
大概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老年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需要得到社會關注;另一方面,國內對于老年人的聽力問題往往不夠重視。從我們的門診接待來看,老年人通常是出現中度、重度聽力問題以后才來就診的。而這時候聽力障礙就很難解決了。
很多家庭有這樣的錯誤觀念,就是說人老了,肌體退化,耳背一些是正常的。其實不是。如果人身體健康,即便八九十歲也會鶴發童顏,耳聰目明。六七十歲就聽不見,怎么能算正常呢?所以我認為關注老年人聽力健康,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記者
您剛才提到中度、重度聽力問題,什么是中度?什么是重度?是否有標準?另外老年人聽力障礙的根源是什么?
秦偉
如果對于60-70分貝的聲音都感覺聽不到,就是有聽力障礙了。聽力問題通常不是耳朵問題,而是血管問題,比如血管硬化、高血脂、高血糖,這些問題都容易產生聽力問題。
記者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據統計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一億三千四百萬,其中深受聽力損失與耳病困擾的比例高達30%以上。這個情況是正常的嗎?
秦偉
30% 這個數據是否準確,我們沒有統計不敢說。但從門診量來說是沒有這么多的。來醫院耳科就診的大多是年輕人,如神經性耳鳴、耳聾。老年人則相對較少。
就像剛才說的,大多數人對老年人聽力問題不夠重視,覺得老年人就應該耳背,這是不正常的。剛才說過,血管硬化、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都會導致聽力障礙,早發現,早就診,是可以治療并且延緩的。
記者
聽力障礙不僅妨礙了老年人正常的聯絡溝通,也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和睦,不少人還伴自卑、孤獨等心理癥狀。對于這些問題該怎樣解決?
秦偉
老年人如果聽力有障礙,思想壓力就比較大。擔心別人說話自己聽不見,容易發展到性格孤僻,猜疑,情緒低落。如果得不到紓解和發泄,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 我們對于聽力障礙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心理指導。當然,這里邊關鍵要看家屬。因為老年人的情緒問題通常會影響家庭關系。所以家屬要學會理解、尊重老人,要有耐心。
要意識到這是老年病的特征,不能與之較真。如果能主動幫老人紓解這些情緒,那就更好了。
記者
現在很多老年人都用助聽器來解決聽力障礙,使用助聽器都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秦偉
助聽器能解決部分聽力問題,但一定要佩戴合適,否則會損傷內耳。助聽器的選擇要依據聽力損失程度,選擇相應功率的助聽器,購買助聽器時,也最好由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檢查后再選擇。
記者
老年性耳聾與生活習慣是否有關系呢?如果想預防或延緩老年性耳聾,我們應該做哪些事情?
秦偉
耳聾耳鳴的確切病因,醫學上現在也沒有定論。所以要保證健康飲食、作息規律。
很多老年人聽力障礙跟動脈硬化有關,因此要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多吃豆類、蔬菜、水果、魚類。煙酒要少沾。
避免高強度的噪音,包括看電視、聽收 音機都不要太大聲。此外還要慎用一些對耳朵有傷害的藥物。比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對耳神經是有損傷的。老年人應慎用。此外老年人心胸也要 保持舒暢。
記者
其實除了老年人,年輕人的聽力問題也值得關注。我們知道現在手機、MP3、IPAD等聽音樂的方式越來越多,很多年輕人就患上了耳鳴,對于這種情況,您有什么建議?
秦偉
年輕人戴耳機長時間聽大音量的音樂,肯定對耳朵是不好的?,F在年輕人患耳鳴的越來越多,跟生活方式有密切關系。
比如熬夜,長時間在夜店、 KTV等大分貝環境中娛樂等等。耳鳴現在是世界性的醫學難題,目前還沒有找到很好的治療耳鳴的方法,一旦患上耳鳴,是難以根治的。所以希望年輕人要注意保 護自己的耳朵和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