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血病患者苦尋合適的骨髓捐獻志愿者,或因高額的移植費用而無法手術的消息不時見諸報端,于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緊密聯系起來,認為若沒有合適的骨髓移植患者就只能等死,甚至有的家屬在病人確診白血病后,對醫生所要求的馬上進行化療的做法并不認同,并且會質疑為什么不做骨髓移植?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歐瑞明表示,目前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白血病患者都需先進行化療作“誘導”治療,此外,并不是所有的白血病患者都需要進行骨髓移植,對多數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來說,骨髓移植不僅不是唯一的路,也不是治療的首選方案。
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白血病的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三,相當于我國平均每年新增4萬名白血病患者,可每年能夠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的患者卻只有約500 人,“中國造血干細胞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曾表示,現在我國白血病患者有70%在中華骨髓庫中找不到配型。沒有合適的骨髓再加上一筆昂貴的治療費用,讓許多白血病家庭在還沒有治療前就斷然選擇放棄治療。
骨髓移植并非“高枕無憂” 遠期影響和成功率是關鍵
除了過早放棄治療的患者外,還有一種情況在臨床上并不少見,許多白血病患者認為化療副作用大,且容易復發,后期治療漫長,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相比更高,而骨髓移植卻可以“高枕無憂”。“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骨髓移植有它的適應指標。”歐瑞明主任指出,就算采取骨髓移植,目前治愈率也只有 50%-60%,一般來說只有標為高危的“急淋”患兒和大約成左右的成年患者建議首要考慮骨髓移植,是因為這些患者,白血病細胞難以被清除,需要加大化療強度,以克服耐藥的癌細胞,但過高強度的化療會同時破壞骨髓的正常造血細胞,摧毀造血功能,這就需要將造血干細胞(或骨髓)移植給患者,使患者的造血功能得以重建,同時免疫功能亦得到重建,進一步清除體內的白血病細胞。
其次,我們不得不提到骨髓移植所帶來的遠期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生育和繼發腫瘤的風險。再次,臨床上發現,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患淋巴瘤等繼發性腫瘤的風險要高于一般人。
兒童白血病大多不需要做骨髓移植
兒童急性髓性白血病和急淋不同。超過半數患兒因化療效果較差,具備骨髓移植的指征,但也有不少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兒仍可通過化療得到治愈,例如患有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愈率可達80%~90%。
據最新報道,隨著新藥的開發及其新的治療方案的出現,化療治療白血病的療效還將提高。與骨髓移植相比,化療治療不良反應比骨髓移植小、生活質量比骨髓移植高,現在骨髓移植將慢慢只作為治療部分高危、復發和難治病例的醫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