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診斷標準。鼻咽癌原發于鼻咽,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鼻咽癌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所以了解鼻咽癌的診斷依據對治療有很大的幫助。那么,鼻咽癌的診斷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專家對鼻咽癌的診斷。
(一)病史及臨床表現:
臨床遇30~50歲有血涕、鼻塞、頭痛、耳鳴、耳聾、頸部腫塊等癥狀的患者,就首先考慮鼻咽癌的可能性,積極進行全面檢查。
(二)鼻咽鏡檢查:
是診斷鼻咽癌極為重要的常用方法,凡疑為鼻咽癌患者都必須用鼻咽鏡反復仔細檢查,可發現鼻咽側壁或鼻后孔或鼻咽頂等處粘膜表面呈灰白色,粗糙、糜爛、潰瘍,或見結節樣腫塊、斑塊狀隆起等可取活檢以確定診斷。
(三)脫落細胞學檢查:
直接涂片,用棉桿擦拭(陽性率88%),特制鼻咽刮匙刮出物涂片,尼龍刷采集細胞(陽性率92.4%),負壓吸引法(陽性率91%)等,簡便易行,可補充活檢的不足。
(四)鼻咽活檢:
經鼻腔或口腔鉗取病變部位活組織作病理檢查。
(五)x線檢查:
1.x線平片:包括鼻咽側位和顱底片.觀察鼻咽后頂壁的軟組織陰影,粘膜下浸潤擴張和顱底骨質的破壞情況。
2.x錢鋇膠漿造影:用鋇膠漿滴入鼻腔內.對粘膜下病變造影比鼻鏡更清楚,可發現鼻咽鏡下不能發現的較小原發癌和粘膜下浸潤。
(六)ct檢查:
ct可顯示鼻咽部小的軟組織隆起,幫助確定活檢方向和部位,有利于早期診斷,可發現由鼻咽癌引起的早期占位征象,如肌肉增厚,咽隱窩閉塞或消失,咽鼓管咽口后唇隆起、變厚、堵塞.也可觀察癌腫侵犯咽旁間隙所造成的軟組織塊影,咽旁各組肌肉間脂肪層及脂肪間隙消失的征象。
(七)熒光素檢查法:
鼻咽癌吸收熒光素比正常組織為多.口服或靜脈注射后,在一定強度的紫外線照射下,能顯示出不同的熒光反應,正常粘膜呈紫蘭色,癌腫呈深黃色或淡黃色。
(八)免疫學檢查:
在鼻咽癌病人血清中有抗eb病毒決定性抗原(vca、ea、ma、cf/s和 ebna)的高滴度抗體,eb病毒殼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體(ebv-vca-iga)對鼻咽癌的診斷具有特異性,淋巴上皮型、鱗狀細胞癌陽性率可達81.5%~97.3x。另外它也可用于臨床病情的監測。
診斷標準:
(一)腺樣體增殖:常見于幼兒、青少年腺樣體質者。鼻咽頂部。咽扁桃體腫大,粘膜正常.當高度增殖或表面潰爛或有肉芽腫樣形成,注意癌變.應予活檢。
(二)鼻咽部炎癥:常見粘膜粗糙,分泌物多,可見表面高低不平,多數濾泡增殖為0.2~0.3厘米大小的結節.呈紫紅色·有時橙黃色,常伴鼻腔粘膜炎、喉炎、副鼻竇炎及咽后壁淋巴組織增殖呈小結節狀。可用清熱、利咽、活血化瘀法治療。
(三)鼻咽良性腫瘤:少見.病程較長.好發于項前部·呈圓形隆起或分葉狀,表面光滑。如纖維瘤、纖維血管瘤、混合瘤、脊索瘤等。
(四)頸部淋巴結炎:急性淋巴結炎若為一般致病菌引起‘多有紅、腫、熱、痛·局部溫度增高,常伴有口腔、咽腔感染病變.白細胞數增多.中性粒細胞偏高,淋巴結輕度或中度腫大,光滑,質軟活動,觸痛明顯,邊界清楚,抗炎治療有效。慢性非特異性淋巴結炎.無論細菌或病毒引起的頸部淋巴結腫大,局部皮膚色澤正常,體溫不高。觸痛不明顯。常呈黃豆或蠶豆大小。光滑,質韌,活動.邊清.常隨咽腔、口腔、耳部炎癥輕重而變化.抗炎治療多不理想
(五)鼻咽結核;少見,多有鼻咽部不適,異物感。分泌物增多,常伴發其它器官結核,如肺結核等。
(六)惡性淋巴瘤:發病較急,病程較短,多發于青少年,病變可累及整個鼻咽腔,常見雙側或他處淋巴結普遍腫大,質地較轉移性淋巴結軟,有彈性感,臨床上常需作病理檢查進行鑒別診斷。
(七)鼻咽壞死性肉芽腫:其特征為鼻咽頂部中央有肉芽狀壞死邊界清,具有特別臭味臨床過程與鼻咽未分化癌相似。
鼻咽癌的診斷標準。普通人缺硒,身體患腫瘤的機率大大增加體內缺硒的腫瘤患者多有遠處轉移、多發性腫瘤、腫瘤分化不良、惡性程度高及生存期短的可能;在與腫瘤的對抗中,硒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幾十年,經科學家系統、深入的研究、開發,人們已經能夠應用硒來防癌、抗癌以及解除癌癥病人的痛苦、延長癌癥病人的生命,由于硒在防治腫瘤方面所顯示出的強大作用,所以硒維康口嚼片成為臨床預防鼻咽癌和初期治療的主要用藥,應該注意及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