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是一種骨的感染性疾病,青少年為主要好發人群,可引起畸形、關節強直、癌變等疾病,骨髓炎又分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骨髓炎患者對抗生素及鎮痛藥物有效。骨髓炎為一種骨的感染和破壞,由需氧或厭氧菌,分枝桿菌及真菌引起。骨髓炎好發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傷或手術引起的穿透性骨損傷部位,兒童最常見部位為血供良好的長骨,如脛骨或股骨的干骺端。
手術治療骨髓炎是目前最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的采用,也是廣大骨髓炎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血源性骨髓炎是骨髓炎的常發類型之一,那么,手術治療血源性骨髓炎效果如何?
手術治療血源性骨髓炎存在兩個目的:引流膿液,減少毒血癥癥狀和阻止急性骨髓炎轉變為慢性骨髓炎。手術治療宜早,最好在抗生素治療后48~72小時仍不能控制局部癥狀時進行手術,也有主張提前為36小時的。延遲的手術只能達到引流的目的,不能阻止急性骨髓炎向慢性階段演變。專家指出,手術治療血源性骨髓炎存在著大的潛伏性,容易在術后引起血源性骨髓炎的再次復發。
介于抗生素在取得療效的同時,常不可避免地伴隨著不良反應,如毒性反應,降低機體的抵抗力,發生菌群失調等,另外手術治療會使患者出現反復發作。采用“靶位體液滲透療法”,純中藥局部用藥,藥物以恒定的濃度和極強的穿透力作用于局患部,持續的干擾和破換致病菌在局部的生存的病理性的酸性環境,以正常的機體津液代替局部的病理性環境,使破壞的骨組織有一個正常的修復內環境,并以局部作用帶動全身,徹底的清除體內的殘留的致病菌,從而達到根治骨髓炎且不復發的雙重目的。
溫馨提示:有些病人怕營養缺乏,每餐大量吃肉類,少吃了蔬菜與水果,使血液帶酸性,患部組織因循環障礙,酸性物質更多,于是體內的"鈣搬家"運動就此開始,血液將骨骼和牙齒中的鈣,尤其是處在病理環境中的骨組織的鈣搬走,病骨出現脫鈣或骨質疏松現象,這可能就是因其食肉過多,導致酸性血液使骨質代謝發生紊亂的結果,所以提倡素食就在于此。
【參考文獻:《骨髓炎診療學》《楊文水治療骨髓炎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