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屬于脊柱外科,患者多為青少年,該病通常表現為局限性骨痛、潰破、流膿、有死骨、空洞形成,一般采用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它是一種毒邪深襲、附著于骨的化膿性疾病,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抗生素或手術治療,但療效均一般。骨髓炎的發作從急性到慢性遷延這個全過程中,“火毒”始終是本病的主要矛盾,故在治療上應以清熱解毒、祛腐生肌為主,力求控制炎癥發展。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中醫常見的治療骨髓炎的藥物。
內治法
急性期癥見患肢疼痛徹骨,活動受限,身熱持續不退,口干渴,便秘,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地黃雙花湯加減,藥用生地30g、金銀花30g、連翹30g、當歸20g、赤芍15g、透骨草15g、陳皮6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熱甚加石膏30g、知母9g、大青葉15g;口渴加天花粉15g;便秘加生大黃9g;痛甚加乳香、沒藥各9g;化膿加山甲10g、皂刺9g。慢性期癥見竇道形成,膿出初稠后薄,淋漓不盡,不易收口,患部骨骼粗大,高低不平,探針探之,常可觸到粗糙死骨,治以地黃雙花湯佐以養陰益血之品。陰虛加黃芪30g、烏梅10g;血虛加黨參15g、黃精15g;脾虛加白術9g、山藥15g;腎虛加杜仲15g、續斷9g。
外治法
外治用自制金蟾膏為主,該藥由活蟾蜍20個,蓖麻籽320g,巴豆仁、乳香各180g,血余炭125g,鮮鯽魚20條,官粉1,250g,香油2,500g等組成。制法是先將香油入鍋內加熱,再入前6味藥,用槐樹枝攪拌至血余炭成泥狀,其他藥半焦為度,然后用紗布濾渣,將濾液與官粉重入鍋內文火加熱,持續向一個方向攪動,至滴水成珠,然后倒入涼水盆中浸泡24小時取出備用。用時根據病變大小,將黑藥膏攤在夾棉紗布上,貼于患處,3~5日換藥1次。若瘡口有腐肉堵塞,用白降丹去腐拔毒,若有死骨形成,可用紅升丹插入瘺管,腐蝕肉芽,使瘺管孔道變大、光滑,便于死骨脫出。
溫馨提示:骨髓炎好發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傷或手術引起的穿透性骨損傷部位,兒童最常見部位為血供良好的長骨。
【參考文獻:《楊文水治療骨髓炎經驗》《骨髓炎診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