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如何治療嬰幼兒腹瀉?中醫治療嬰幼兒腹瀉的效果怎么樣呢?一起來看看下面中醫專家的詳細介紹。以下內容僅供參考,詳情請咨詢醫生。
一、內服
1.傷食型
癥狀
腹痛腹脹,泄瀉量多,酸腐穢臭,常伴有不消化食物殘渣,口臭噯酸,口渴納少,嘔吐酸溲,舌苔厚膩微黃,脈滑數,指紋沉滯,色紫。
導滯通下
一捻金、七珍丹等。
健脾止瀉
保和丸、山楂健脾丸等。
2.虛寒型
癥狀
便稀多沫,甚如水樣,色淡臭味小,腸鳴腹痛,面色淡白,小便清長,可伴有惡寒發熱,鼻塞流涕,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指紋色紅或淡紅。
用錢乙六味白術散或益黃散,酌加益智仁、補骨脂、吳茱萸或枳術丸。
3.濕熱型
癥狀
腹痛即瀉,大便黃褐熱臭,一日十余次,可表現為暴注下迫,便如水樣,亦可為瀉下粘滯不爽。肛門灼熱發紅,身有微熱,煩躁口渴,尿少色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紫紅。
用葛根芩連湯加減。
口渴目陷,小便短赤,欲傷陰津:加用連梅湯,酸甘化陰。
四肢不溫,神萎情淡,陽氣衰弱:急用參附龍牡湯,或酌加人參、附子、五味子等。
神情淡漠,昏睡露睛,手足蠕動,欲致慢脾風:加附子、人參、肉桂等,或加固真湯。
煩躁不寧,欲化火內陷加用鉤藤、石決明、玳瑁、天麻、羚羊角粉、紫雪丹之類。
二、外用
止瀉散敷臍
取白芍2g,陳皮1g,升麻1g,吳茱萸1g,丁香1g,姜半夏1g,共研末備用,充分混合。
此為3 次用量,用時取上藥末1 / 3 食醋調成稠糊狀,外敷于用75%的酒精消毒后的患兒臍窩內,剪取稍大于藥糊的塑料薄膜壓蓋藥糊上,外用醫用紗布塊覆蓋,膠布固定,24h 換藥1 次,3 次為1 療程。
嬰幼兒腹瀉中醫治療方法
通過上述內容了解了嬰幼兒腹瀉的中醫治療方法,效果還挺好的,沒有副作用,不會給您的孩子身體帶來影響,希望以上治療嬰幼兒腹瀉的方法能給嬰幼兒腹瀉患者家屬帶來幫助。以上內容僅供了解,請勿按上述方法服用藥物,建議到醫院檢查確診后遵醫囑,否則一切后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