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患者一般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或手術切除來進行治療,因雞眼的尖頂深入到了真皮組織,并壓迫到了神經末梢,只要受到刺激就會引發難以忍受的疼痛,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雞眼多見于足掌和趾側,是由于局部長期受壓、摩擦或刺入異物等,使皮膚角質層增生并侵入真皮而形成。雞眼像一個小小的圓錐,尖端向內長,壓迫真皮的末稍神經,走路時使人疼痛不適。
雞眼,是由于局部皮膚長期抗體受到擠壓摩擦而造成增生的角質層,形如圓錐體嵌入皮內,尖頂突入真皮中壓迫神經末梢,局部一旦受壓或受擠就會引起明顯的疼痛。圓錐的底在皮膚表面為一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質硬的斑境界清楚,一般如黃豆大小。多見于青年人或小孩,好發于足底及足趾,患者站立或行走時,雞眼可壓迫局部的感覺神經,而引起劇烈的疼痛,致使病人走路艱難,當去除局部壓迫或摩擦的病因后,多數雞眼可逐漸變軟,恢復為正常皮膚。
臨床表現
(一)雞眼一般如豆大或更大,表面光滑與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呈淡黃或深黃色,中心有倒圓錐狀的角質栓,嵌入真皮。由于其尖端壓迫神經末梢,故行走時引起疼痛。雞眼多見于足跖前中部、小趾外側或拇趾內側緣,也見于趾背。發生于4~5趾間的雞眼,受汗浸漬,呈灰白色浸軟角層。稱為軟雞眼。
(二)胼胝為蠟黃色、扁平或稍微隆起的局限性角質肥厚性斑塊,質硬而稍透明,邊界不清,中央較厚、邊緣較薄。好發于掌跖,常對稱發生。與職業有關者可見于受壓部位。一般無自覺癥狀,嚴重時可有壓痛。
臨床特點
1.好發于足跖前中部、跖側緣或足跟
2.皮損為針頭至蠶豆大小、邊界清楚的淡黃色角質性丘疹,可見圓錐形角質栓
3.疼痛劇烈。
雞眼的鑒別診斷:雞眼容易與跖疣、胼胝相混淆。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雞眼、跖疣、胼胝的區別所在。
雞眼多見于足前弓等明顯受壓處,皮疹為單個淡黃色角質栓,外圍透明黃色環,形似雞眼,垂直壓痛明顯。
跖疣散發于足底各處,不限于受壓部位,為黃豆大小角質增厚。表面疣狀,用小刀刮去表面角化層,可出現黑色斑點或出血。跖疣捏痛明顯。
胼胝是由于手足長期受摩擦引起的局限性扁平狀角質增生,俗稱繭子。胼胝損害為境界不清的淡黃色或蠟黃色局限性扁平狀角質增生性斑塊,中央較厚,邊緣較薄,皮紋明顯,質硬。好發于足部,主要是掌指及足跖突出部位。一般無自覺癥狀,重者可有疼痛。
溫馨提示
雞眼一般是一種比較輕的腳部皮膚病,只要人們注意預防,完全能夠避免雞眼的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