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炎西醫定義編輯本段
脊髓炎西醫定義
脊髓炎是感染或毒素侵及脊髓所致的疾病。因在脊髓的病變常為橫貫性,故又稱橫貫性脊髓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脊髓炎多發生在青壯年,無性別差異,起病較急。多有輕度前驅癥狀,如低熱、全身不適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對于預防脊髓炎具有重要的意義。脊髓炎是指由病毒、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生物原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質或(和)白質的炎性病變,以病變水平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其臨床特征。臨床上雖有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在病理學上均有病變部位神經細胞變性,壞死、缺失.白質中髓鞘脫失、炎性細胞浸潤、膠質細胞增生等改變。因此,脊髓炎包括了大量的脊髓炎性疾病。本條只對急性脊髓炎,亦即急性非特異性脊髓炎著重介紹。急性脊髓炎指的是一組原因不明的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性損害。中醫中醫雖無脊髓炎的病名,但根據其主要臨床表現的不同,本病可以分別歸屬于中醫的“痿證”、“癃閉”及“便秘”等病中。
2脊髓炎疾病癥狀編輯本段
脊髓炎疾病癥狀
受涼、過勞、外傷等常為發病誘因。脊髓癥狀急驟發生,多為雙脊髓炎。
下肢的麻木和麻刺感、病變相應部位的背痛。病變節段圍繞軀體的束帶狀感覺,在2~3天內進展至高峰,病變水平以下肢體癱瘓、感覺缺失和括約肌障礙。若起病急且病變廣泛而嚴重,則癱瘓肢肌張力低,腱反射消失,是為脊髓休克。一般休克期約為2~4周。如發生肺炎、泌尿系感染或褥瘡則可延長至數月,影響預后。如無重要合并癥,3~4周后進入恢復期。通常自發病后3~6個月可基本恢復,少數病例有程度不等的后遺癥。
3脊髓炎簡介編輯本段
脊髓炎簡介
感染或毒素侵及脊髓所致的疾病。因在脊髓的病變常為橫貫性,故又稱橫貫性脊髓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脊髓炎多發生在青壯年,無性別差異,散在發病,起病較急。多有輕度前驅癥狀,如低熱、全身不適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 。
4脊髓炎體征編輯本段
脊髓炎體征
(一)癥狀
病前數天或1~2周常有上呼吸道或腸道感染病史,疫苗接種史,或有受涼、過勞、負重、扭傷等誘因。本病發病急驟。可以在數小時至1~2天內出現完全性截癱。部分病人在發病前有背部疼痛 、束帶感、肢體麻木、無力 等先驅癥狀,并于數天至十幾天后逐漸發展至全癱。
脊髓炎的臨床癥狀可以根據其病變部位、范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由于胸髓節段較長,且某些節段供血較差,病變常易累及胸髓。其首發癥狀常為雙下肢麻木 、無力,病變相應部位背痛,束帶感,或見排尿困難 。2~3天后,病情發展到高峰,出現病變水平以下的完全性癱瘓,感覺消失,少汗或無汗和二便潴留。
發病早期,處于脊髓休克階段,肢體力弛緩性癱瘓,也就是所謂的軟癱。經過2~4周的時間,肢體逐漸變為痙攣性癱瘓,亦即所謂的硬癱,排尿問題也由尿潴留轉為尿失禁。病變累及頸髓時,可以出現四肢癱瘓。如果影響到高頸段(C4以上),還可以出現呼吸困難。頸膨大脊髓炎可以出現雙上肢軟癱,而雙下肢硬癱。病變部位在腰髓時,下肢呈弛緩性癱瘓,早期即可見肌肉萎縮。病變在骰髓時,括約肌障礙明顯,而無明顯的癱瘓。另外,還有一種上升性脊髓炎,本型脊髓炎起病急驟,病變可以迅速由下向上發展,常在1~2天內,甚至數小時內病情達到高峰。出現四肢癱瘓、吞咽困難、言語不清、 呼吸困難, 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二)體征
可見病變水平以下橫貫性脊髓損害。出現完全性運動麻痹 ,深、淺感覺消失,少汗或無汗及括約肌功能障礙。 休克期肢體癱瘓呈弛緩性癱,肌張力低 ,腱反射低下或消失,病理征陰性,腹壁反射及提睪反射消失;恢復期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
5脊髓炎疾病病因編輯本段
脊髓炎疾病病因
中醫病因
本病由外感時邪所致,又以感受溫熱邪毒為主。
西醫病因
本病的確切病因尚未明了。脊髓炎大多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或因中毒、過敏等原因所致的脊髓炎癥。其病原主要有流感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近年來有由肝炎病毒所導致脊髓炎的報告。尚有一部分患者原因不明,但病前常有某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臨床上以橫斷性脊髓炎最為常見,其病變以胸段為主,其次為頸段,腰段及骶段病變較為少見。表現為脊髓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缺失和膀胱、直腸功能障礙。
6脊髓炎疾病病理編輯本段
脊髓炎疾病病理
病理改變為炎癥和變性,主要表現為軟脊膜和脊髓水腫、變性、炎癥細胞浸潤、滲出、神經細胞腫脹,嚴重者出現脊髓軟化、壞死、出血,慢性期神經細胞萎縮,神經髓鞘脫失、軸突變性,神經膠質細胞增生。本病急性期腦脊液檢查可有白細胞數及蛋白含量輕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