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原則是根據便秘輕重、病因和類型,進行綜合治療,恢復正常排便習慣和排便生理。
一般治療 加強排便的生理教育,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及堅持良好的排便習慣,增加活動。患者有焦慮甚至抑郁等心理因素或障礙的表現,
應予以認知治療,使患者消除緊張情緒。
藥物治療 選擇藥物應以不良反應小及藥物依賴性低為原則。需要注意的是,對慢性便秘患者,應避免長期應用或濫用刺激性瀉劑,以免出現瀉劑依賴及結腸黑變病。目前主要藥物有輕瀉劑、腸道促動力劑和微生態制劑,部分患者尚需使用低劑量的抗抑郁焦慮藥物。口服微生態制劑可以補充大量的生理性細菌,糾正便秘時的菌群改變,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促進腸壁蠕動,防治腸麻痹。對糞便嵌塞的患者行結腸水療或結合短期使用刺激性瀉劑以解除糞便嵌塞,解除后再選用膨松劑或滲透性瀉藥,保持排便通暢。
生物反饋 原理是將肛塞電極置人肛管內,將接收到的電信號和壓力信號轉換成數值和圖像,顯示在屏幕上。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盆底功能
鍛煉,糾正不正確的盆底運動如排便時肛門括約肌反常收縮。有研究顯示生物反饋的療效均明顯高于緩瀉劑組。
結腸水療 原理是通過對結腸循環灌注滅菌水,使長期滯留在結、直腸的糞便軟化、稀釋,最終排出.同時可清除結、直腸的有害物質,限制細菌繁殖,保持腸內正常菌群的平衡,增加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而且通過灌注一定量的水,可使結、直腸機械地收縮和擴張,訓練結、直腸的肌肉張力,改善腸道肌肉蠕動狀況。
外科治療 經嚴格的非手術治療后仍收效不大,且各種特殊檢查顯示有明確的病理解剖和確鑿的功能性異常部位,可考慮手術治療.外科手術的適應證包括繼發性巨結腸、巨直腸、結腸慢傳輸、重度的直腸前膨出癥、直腸黏膜內脫垂、恥骨直腸肌肥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