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原則
IBS病因復雜,癥狀較多且易反復,不能單純依靠特定的藥物治療,需按不同個體采用綜合性的全身性治療。
1.生活和飲食調
避免誘發因素,飲食選用易消化、少脂肪,禁食刺激性、敏感性食品。對便秘、腹脹者,可適當多吃些富含纖維素,但不易產氣的飲食,避免過食及零食。以腹瀉為主的患者,應少吃含粗纖維的食品。
2.精神治療
精神狀態與腸道癥狀密切相關。醫務工作者要以同情和負責的態度向病人解釋疾病的性質和注意事項,應解除病人許多疑慮的心態,使其消除恐懼,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必要時應用鎮靜、抗抑郁治療。可用去郁敏50mg,3次/d,或鹽酸氟西丁(百憂解,Prozae)20mg/d,或用氟哌噻噸/二甲胺丙烯(黛安神),每天上午2片,口服,以緩解其精神異常,使腹痛等不適得以緩解。亦可選用阿米替林25mg,2次/d、多塞平25mg,2~3次/d,睡眠差者服地西泮(安定)等。
3.藥物治療
雖可減輕癥狀,但不能預防復發,故應合理用藥,并避免濫用藥。
① 抗膽堿能藥
如山莨菪堿(654-2)、貝那替秦(胃復康)等,因不良反應較多漸被其他藥物替代。目前推薦應用美貝維林(麥皮凡林)10mg;雙環維林10mg;吡芬嗅銨(prifiniumbromide)30mg;口服3次/d。亦有應用西托溴銨(cimetropiumbromide)50mg餐前服,取得良好效果。
② 鹽酸醋丁洛爾(鹽酸醋丁酰心胺)
具有單一抗運動,無麻醉的抗膽堿能作用,用量為2mg,3~4次/d。亦可用可樂定(氯壓定)0.3~0.4mg,3次/d,口服,能促進小腸對液體物質吸收,增強結腸對電解質的吸收,以減慢小腸的轉運時間,有較好的止瀉效果。
③ 鈣通道阻滯藥
硝苯地平(心痛定)10~20mg或維拉帕米(異搏定)40mg,3次/d口服,可抑制胃結腸反射,緩解腹痛,減少便次。
④ 阿片類止瀉劑
洛哌丁胺(易蒙停)作用于腸壁的阿片受體,阻滯乙酰膽堿和前列腺素釋放,抑制腸蠕動,增加水、電解質吸收。每次口服2mg,2~3次/d,每天用量不得超過10mg。便成形后可漸減用量至停藥。有患者出現口干、腹脹,甚至呈假性腸梗阻等副作用。亦有服復方苯乙哌啶,本藥系哌替丁衍生物,除有止瀉效果外,尚有興奮中樞神經作用,大劑量有止痛和欣快感,長期使用有依賴性。
⑤ 微生態調節劑
是通過微生物學技術,將人體內正常菌群分離出來,經純培養后,進行工業化生產,制成益生菌制品,再按原途徑回歸人體,調整微生態失常,達到防治疾病增強免疫功能作用。微生態調節劑除有益生菌制品(Probiotics)外,尚有益生菌生長促進物質稱益生元(Prebiotcs)。
益生菌制劑服后進入腸道,迅速定植于腸道黏膜,并迅速繁殖形成生物學屏障,分解葡萄糖產生乳酸,使腸道pH降低,抑制致病菌的繁殖生長,糾正腸道菌群失調,恢復和維持腸內微生物生態系統穩定,改變腸道運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