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是無癥狀的帶蟲者,僅少數人發病。臨床表現復雜。一般分為先天性和后天獲得性兩類,均以隱性感染為多見。臨床癥狀多由新近急性感染或潛在病灶活化所致。
1、先天性弓形蟲病 多由孕婦于妊娠期感染急性弓形蟲病(常無癥狀)所致。孕婦感染有無癥狀與胎兒感染的危險性先天相互關系。前瞻性研究表明先天性感染的發生率和嚴重性與孕婦受染時間的早晚有關:妊娠早期感染弓形蟲病的孕婦,如不接受治療則可引起10%~25%先天性感染而導致自然流產、死胎、早產和新生兒嚴重感染;妊娠中期與后期感染的孕婦分別可引起30%~50%(其中72~79%可無癥狀)和60~65%(內89%~100%可無癥狀)的胎兒感染。受染孕婦如能接受治療,則可使先天性感染的發生率降低60%左右。
先天性弓形蟲病的臨床表現不一。多數嬰兒出生時可無癥狀,其中部分于出生后數月或數年發生視網膜脈絡膜炎、斜視、失明、癲癇、精神運動或智力遲鈍等。出生時即有癥狀者梋下列不同組合的臨床表現:視網膜脈絡膜炎;腦積水或小并沒有畸形或無腦兒、顱內鈣化,伴脊柱裂、腦脊膜膨出、兔唇腭裂;腎上腺缺如、雙多囊腎;聯體畸胎等;抽搐、精神運動障礙;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發熱、黃疸、皮疹等。
2、后天獲得性弓形蟲病病情輕重不一,從亞臨床性至暴發性感染不等。可為局限性或全身性:①局限性感染以淋巴結炎最為多見、約占90%。常經及頸或腋窩部。質韌,大小不一(一般不超過cm)、分數無壓痛、不化膿。可伴低熱、頭痛、咽痛、肌痛、乏力等。累及腹膜后或腸系膜淋巴結時,可有腹痛。臨床表現可擬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或巨細胞病毒感染,但弓形蟲病引起單核細胞增多綜合征者很可能不足1%。較少見者尚有心肌炎,心包炎、肝炎、多發性肌炎、肌炎、胸膜炎、腹膜炎等。視網膜脈絡膜炎極少見。②全身性感染多見于免疫缺損者(如艾滋病、器官移植、惡性腫瘤、主要為何杰金氏病、淋巴瘤等)以及實驗室工作人員等,常有顯著全身癥狀,如高熱、斑丘疹、肌痛、關節痛、頭痛、嘔吐、譫妄,并發生腦炎、心肌炎、肺炎、肝炎、胃腸炎等。
眼弓形蟲病多數為先天性、后天所見者可能為先天潛在病灶活性所致。臨床上有視力模糊、盲點、怕光、疼痛、淚溢、中心性視力缺失等,很少有全身癥狀。炎癥消退后視力改善,但常不完全恢復。可有玻璃體混濁。
獲得性弓形蟲病較先天性弓形蟲病的表現更為復雜。病情的嚴重性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是否健全有關。
1、免疫功能正常人的獲得性弓形蟲病 大多數病人無癥狀,有癥狀者約10%—20%,主要臨床表現有發熱,全身不適,夜間出汗,肌肉疼痛,咽痛,皮疹,肝、脾腫大,全身淋巴結腫大等。
淋巴結腫大較為突出,除淺淋巴結腫大外,縱隔、腸系膜、腹膜后等深部淋巴結也可腫大,腹腔內淋巴結腫大時可伴有腹痛。腫大的淋巴結質硬,可伴有壓痛但不化膿。癥狀和體征一般持續1—3周消失。少數病程可達1年。個別病人可出現持續性高熱,單例視網膜脈絡膜炎,一過性肺炎,胸腔積液,肝炎,心包炎,心肌炎,吉蘭—巴雷綜合征,顱內占位病變和腦膜腦炎等。
2、免疫功能缺陷病人的獲得性弓形蟲病 先天性和獲得性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感染弓形蟲的危險性極大,特別是潛在性感染的復發。在這種情況下獲得性弓形蟲病的淋巴結病變可不明顯,可能出現廣泛播散和迅速發生的致命性感染,表現為高熱、肺炎、皮疹、肝脾腫大、心肌炎、肌炎、丸炎。甚至引起腦弓形蟲病。典型的腦弓形蟲病以亞急性方式起病、有頭痛、偏癱、癲癇發作、視力障礙、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發熱與腦膜刺激征較少見。腦脊液檢查可見少數紅細胞,單核細胞輕度增多,蛋白稍增高,糖可完全正常,偶有降低。 CT檢查顯示腦炎改變,也可呈現單個或多個對比度增強的占位性病灶,直徑小于2cm,多發生于基底神經節。強化后呈環形或結節狀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