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據報到結腸息肉是結腸發病率最高的良性腫瘤,有研究?發現,不少結腸息肉隨著病程的進展,可逐漸發生癌變,最終演變為惡性腸道癌腫。因此,對結腸息肉的病因病機和防治研究有重要現實意義,現分析如下:
病因病機
大家一定要知道的是結腸息肉為西醫病名,據證可歸屬于中醫學積聚、腹痛、泄瀉等范疇。本病的發生與情志郁結、飲食所傷、感受寒濕、脾腎不足等有關。
一、情志失調
情志失調長期情志抑郁不暢,肝氣不舒,臟腑失和,氣機阻滯,脈絡受阻,氣滯血瘀,日積月累而致本病。
二、因為寒冷
感受寒濕起居失宜或冒雨涉水,寒濕外襲,每令臟腑氣血失和,使脾陽不運,濕濁不化,凝結為痰,阻滯氣機,脈絡壅塞,氣血壅滯,終致本病。亦有風寒侵襲,復因飲食所傷,脾失健運,濕濁不化,凝聚為痰,風寒痰食諸邪與血氣互結,壅塞脈絡,漸成本病。
三、不注意飲食酒
飲食所傷酒食不節,或嗜食肥甘厚味,饑飽失宜,脾胃受損,脾失健運,水谷精微運化輸布失常,濕濁內停,聚而成痰,氣機受阻,腸腑血行不暢,脈絡壅塞,痰濁氣血搏結終致本病。也有平素嗜食辛辣,脾胃受損,濕熱內生,聚于腸腑,耗損陰液,聚而成痰,搏結脈絡,痰瘀互結而成本病。
四、脾腎虛弱
先天稟賦不足或久病臟腑受損,脾腎陽虛,水濕運化失常,痰濕內聚,聚而成積,腸腑氣機不暢,氣滯血瘀,脈絡壅塞,終發本病。
本病臨床以腹痛、腹瀉、便秘、或腹痛與便秘交替出現、便血、黏液便為主要癥狀。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是本病的病機特點。本虛主要是脾虛、腎虛,標實主要為濕、痰、瘀。因此,治療本病應標本虛實兼顧,雖然健脾祛濕、化痰祛瘀為治療大法,但針對證候標本虛實重點的不同,在遣方、用藥上又各有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