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失調是由神經系統各個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如果不及時治療,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傷害,只有了解的共濟失調癥狀我們才能對癥下藥,但是許多人對哪些是共濟失調癥狀表現不了解。那么,共濟失調癥狀的類型表現都有哪些?以下就是我們的權威專家給大家的詳細解析了。
共濟失調癥狀的類型表現都有哪些
1.脊髓型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青少年起病,初始行走不穩,漸出現后索損害的癥狀。繼之脊髓小腦束受累,出現步基寬,蹣跚步態,定向性震顫和小腦性構音障礙。肢體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低或消失,下肢沉重。部分病人可伴有弓形足、脊柱側彎及其他畸形,個別病人可有心臟異常。
遺傳性痙攣性截癱
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或性連遺傳。兒童期起病,男性多見,主要為錐體束受損,多為下肢呈緩慢加重的痙攣性癱、剪刀狀步態。無感覺障礙,上肢很少受累,可伴有原發性視神經萎縮或視網膜色素變性。
2.小腦型
常染色顯性遺傳,成年起病,自下肢開始出現小腦型共濟失調而無感覺障礙,言語常頓挫或暴發,可有錐體束征及欣快,智力減退。
橄欖小腦橋腦萎縮(OPCA)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中年后起病,除小腦型共濟失調和構音障礙外有早期尿失禁,部分病人有智能減退和錐體外系癥狀如帕金森綜合征等,但無眼球震顫。
3.脊髓小腦型
主要有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嬰兒期發病,小腦型共濟失調,構音障礙,皮膚、顏面毛細血管擴張,多數伴有舞蹈樣手足徐動,隨年齡增長而明顯。青春期后出現深感覺消失等脊髓后索癥狀,和病理反射陽性。可因免疫缺陷而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晚期有肺部廣泛纖維化、肺功能不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