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失調的類型您了解幾種呢?共濟失調可以分為四大類,每一類都有自己特殊的癥狀,為了方便大家了解,下面就請專家為大家做詳細講解。
共濟失調的類型您了解幾種?共濟失調的四大類型
(一)小腦性共濟失調
1、小腦蚓部損害常見于小腦蚓部腫瘤,兒童以髓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成人以轉移瘤多見。
2、小腦半球損害常見于腫瘤、轉移瘤。結核瘤或膿腫及血管病等。
3、全小腦共濟失調常見于小腦變性及萎縮等。
表現隨意運動的速度、節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規則,即協調運動障礙,還可伴有肌張力減低、眼球運動障礙及言語障礙。
(二)深感覺障礙性共濟失調
1、周圍神經病變常見于多發性神經炎,鉛、砷、汞中毒,酒精中毒,代謝性疾病等
2、后根病變常見于轉移瘤。
3、后索病變常見于脊髓癬聯合變性。酒精中毒、脊髓壓迫癥等。
4、丘腦病變常見于腦血管病。
5、頂葉病變常見于腦血管病力瘤。
額橋束和顳枕橋束是大腦額、顳、枕葉與小腦半球的聯系纖維,病損可引起共濟失調,癥狀輕,較少伴發眼震。
(三)大腦性共濟失調
常見于大腦額葉、頂葉、顏葉、枕葉、骯臟體部等部位的腦血管病,腫瘤,炎癥,外傷,變性性疾病等。
病人不能辨別肢體位置和運動方向,出現感覺性共濟失調如站立不穩,邁步不知遠近,落腳不知深淺,踩棉花感,常目視地面行走,在黑暗處難以行走。
(四)前庭性共濟失調
1、常見于急性迷路炎、內耳出血、前庭神經或前庭神經核的急性病變等。
2、腦與神經系統多種結構有密切連續,因此,共濟失調癥狀可發生于許多部位的病理過程,如大腦額葉、腦干、脊髓后柱、周圍神經、前庭器官等。以下涉及的定位是指小腦單獨病變時的特點。
以平衡障礙為主,表現站立不穩,行走時向病側傾倒,不能沿直線行走,改變頭位癥狀加重,四肢共濟運動正常,常伴嚴重眩暈、嘔吐和眼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