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結核大多是由肺結核繼發的。屬于結核菌的隱匿性感染。結核菌核大多首先發生在肺部,在肺部感染后通過血液的傳播可以到全身很多系統去,骨結核不是單純的病變,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表現。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有關骨結核病的知識。
骨結核早期癥狀有
1.全身癥狀
輕重不一,一般為慢性發病過程,多為低熱,消瘦等癥狀,如合并感染,可有高熱,傷口流膿等。紅血球沉降率多增速。
2.局部癥狀
發展緩慢,早期多為偶然的關節疼痛,逐漸加重并轉為經常疼痛,活動時疼痛加重,有壓痛,疼痛可放散至其它部位,如髖關節結核疼痛常放散至膝關節。因此,病人主訴膝關節疼痛時應注意檢-查髖關節。因活動時疼痛而有肌痙-攣,致使關節的自動和被動活動受限,持久性肌痙-攣可引起關節攣縮或變形,患肢因廢用而肌肉萎-縮。在晚期因骨質破-壞,或骨骺生長影響,形成關節畸形、病理脫臼或肢-體短縮等。在脊椎結核因骨質破-壞椎體塌陷及膿腫、肉-芽組-織形成,可使脊髓受壓而發生截癱。脊椎結核和其它關節結核常有寒性膿腫,如穿破可合并感染使癥狀加重,形成竇道傷口長期不愈。骨關節結核起病多較緩慢,全身癥狀隱蔽,病人可有低熱、倦怠、盜汗、食欲減退和消瘦、貧血、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等發現。僅有少數病人除上述癥狀外,呈現急性發作,高熱39度左右。隨著病變位置的發展,骨關節和脊椎骨質受破-壞,可導致畸形,甚至癱瘓,故骨結核需及時治療。
骨結核的臨床表現癥狀有
1. 起病緩慢,全身癥狀包括低熱、乏力、盜汗,典型病例可見消瘦、食欲不振、貧血等癥狀;少數起病急驟,可有高熱毒血癥狀,一般多見于兒童患者。
2. 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組個體。兩性發病率無明顯區別。病變大多為單發性,少數為多發性,但對稱性十分罕見。30-50%的病人起病前往往有局部創傷史。
3. 病變部分隱痛,活動后加劇。兒童患者常有“夜啼”。部分患者因病灶膿液破向關節腔而產生急性癥狀,此時疼痛劇烈。髖關節與膝關節神經支配有重疊現象,髖關節結核患兒可主訴膝關節疼痛。單純骨結核者髓腔內壓力高,膿液積聚過多,疼痛劇烈。
4. 淺表關節檢查有關節腫脹和積液,并有壓痛,關節常處于半屈狀態,以緩解疼痛;晚期,肌萎縮,關節呈梭形腫脹。
5. 全關節結核發展導致病灶部位積聚了多量膿液、結核性肉芽組織、死骨和干酪樣壞死組織。由于缺乏紅熱等急性炎癥反應,稱為“冷膿腫”或“寒性膿腫”(cold abscess)。膿腫可經過組織間隙流動,形成病灶之外的膿腫,也可以向體表潰破成竇道(sinus tract),經竇道流出米湯樣膿液,有時還有死骨及干酪樣壞死(caseous necrosis)物質流出。膿腫也可與空腔內臟器官溝通形成內瘺,經皮膚穿出體外成外瘺。膿腔與食管、肺、腸道和膀胱相通,可咳出、或經大便排出、或尿排出膿液。
6. 冷膿腫破潰產生混合性感染,出現局部急性炎癥反應。若混合感染不能控制時可引起慢性消耗、貧血、全身中毒癥狀,嚴重時可致肝、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7. 脊柱結核時,膿腫、肉芽組織、壞死骨塊可直接壓迫脊髓引起截癱(paraplegia)。
8. 病理性脫位和病理性骨折不少見。
溫馨提示
以上就是我們關于骨結核的介紹,希望可以解答您對骨結核疾病的困惑,提醒大家,身體不適一定要盡快就醫,以免疾病發展迅猛,耽誤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