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的病因:
1、發病機理不明,10%~30%患者發病前有創傷史,可能是誘發癥狀,而不是真正的致病因素。
2、原發性骨肉瘤與遺傳有關:
①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發生骨肉瘤的危險約高出正常人群2000倍。這是因為視網膜母細胞基因(Rb基因)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位于13號染色體長臂(13q14)。該基因缺失或失活是導致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直接原因,在散發或伴有視網膜母細胞瘤的骨肉瘤的病例中常有Rb基因的缺失。在雙側視網膜母細胞瘤病例中,約有12%發生骨肉瘤,而70%以上的骨肉瘤病例有Rb基因產物功能失活。
②在眾多散發的病例中,常存在另一種抑癌基因p53的突變,它位于17號染色體的短臂上。在具有p53基因突變的Li-Fraumeni綜合征的家族中,骨肉瘤的發生率明顯增高。45%的骨肉瘤有p53基因的突變。
骨肉瘤的病理:
骨肉瘤的主要組織成分為腫瘤性成骨細胞、腫瘤性骨樣組織和腫瘤骨。其成分的多少,隨腫瘤性成骨細胞分化程度而異。分化比較成熟者,腫瘤骨多,瘤體堅硬,稱為硬化性骨肉瘤,分化比較原始者,腫瘤骨少,瘤體脆軟,稱為溶骨性骨肉瘤。介乎二者之間者,即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硬化性骨肉瘤。有的瘤體生長迅速而血運不足,以致部分腫瘤壞死.形成含棕色或血性液體的囊腫,有的瘤體生長迅速而血運豐富,腫瘤組織含有極多的擴張血管,以致腫瘤產生搏動和雜音,形成假性動脈瘤。顯微鏡檢查,腫瘤組織的成分亦復雜無常。在硬化性部分的切片中,可以發現不分層,排列雜亂、染色頗深的腫瘤骨小梁。在溶骨性部分的切片中,則可以發現腫瘤骨稀少或不存在,偶爾或有散在的骨樣組織,但腫瘤性成骨細胞檄多,分化原始,大小不一,胞漿多少不勻,胞膜不清,胞核大,染色深,分裂多。此外血管豐富,有成竇狀者,其管壁系由腫瘤細胞所形成。上述兩種顯微鏡下的不同組織像,可能存在于同一骨肉瘤中。此點說明,骨肉瘤一旦發生,不論其為硬化性或溶骨性,惡性的程度不可能有絕大差別。除上述鏡下所見外,尚可發現兩種比較少見的細胞:一為腫瘤巨細胞,胞核多至3~10個,染色頗深;一為異物巨細胞,散在于腫瘤壞死部分或出血部分的周圍,其形態與骨巨細胞瘤的巨細胞相同。總的說,骨肉瘤的主要成分為腫痛性成骨細胞,骨樣組織和腫瘤骨。但也可能有一些惡性程度不等的軟骨組織小島,數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質。骨肉瘤轉移早而迅速,轉移瘤幾乎完全發現于肺部,通過肺部轉移至其他器官者則罕見;局部淋巴結因腫瘤壞死可有增生擴大現象,但很少有轉移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