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并形成膿腫,稱為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引。其特點是自行破潰,或在手術切開引流后常形成肛瘺。是常見的肛管直腸疾病,也是肛管、直腸炎癥病理過程的急性期,肛瘺是慢性期。新生兒容易發生肛周膿腫原因至今不太明了,肛腸專家分析原因如下:
①肛竇炎,這是新生兒常見病之一,也是新生兒形成肛瘺最主要的原因。肛竇的炎癥因肛門括約肌收縮,影響炎性分泌物(包括膿液)排泄,使炎癥可以擴散至直腸、肛門周圍,進而形成肛周膿腫,由于肛門周圍距離皮膚和鄰近器官(如女嬰的外陰和陰道)的粘膜很近,所以一旦形成膿腫,就等于瘺管形成,瘺管的內口位于直腸壁上,而外口位于皮膚或其它器官的粘膜處,膿腫則在膿液流出后形成連接內外口的管道。
②免疫力低下,這種病兒比健康的新生兒(免疫力弱、尚未成熟)的抵抗力還差,易發生敗血癥和局部感染。
③全身或鄰近肛門處化膿性感染,可以并發肛周感染。有人認為有些新生兒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刺激肛周皮脂腺,使其分泌旺盛導致繼發感染。
④偶見因外傷包括肛門直腸手術后繼發肛周感染,最后形成肛瘺。
⑤其它,包括腫瘤破潰、性病感染等。
⑥先天性肛瘺,有專家認為是胎兒階段直腸陰道隔發育異常所致,特別是女孩直腸前庭瘺和直腸陰道瘺很可能在小兒出生時已存在,而于生后表現癥狀。
嬰幼兒期易發生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其它原因還有:
①糞便壓迫:小兒骶骨彎曲尚未形成,直腸與肛管呈垂直狀態,糞便直接壓迫肛管齒狀線肛竇處,易造成肛竇損傷感染發炎。而女孩直腸前有子宮壓迫直腸,直腸曲與成人相似,肛竇相對受糞便壓迫損傷機會少,所以發病率較男孩低。
②小兒肛門周圍尿布皮炎,致使毛囊、汗腺、皮脂腺感染,導致皮下膿腫。加之嬰兒免疫機能低、抵抗力差,皮脂腺相對分泌旺盛,也易導致肛周皮下感染,形成膿腫。由此看來,嬰幼兒肛門直腸周圍膿腫除肛竇損傷感染外,肛周皮膚不潔也是一個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