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是各種有害因素破壞股骨頭血運,造成股骨頭缺血,骨質壞死的一種病變,常表現為關節疼痛,活動障礙。由于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影響,股骨頭壞死患者越來越多,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病因
臨床上最常見的病因是外傷,其次是濫用皮質激素,長期過度飲酒,慢性肝病,潛水病等。
病理
早期由于關節滑液能提供營養,所以關節軟骨沒有明顯異常改變,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粘膜充血,水腫,骨質出現囊變,碎裂,后期股骨頭變形塌陷,髖臼緣增生,關節面硬化,并發骨性關節炎。
臨床表現
部分患者早期沒有不適癥狀,一般在體檢時發現。一部分患者早期可以出現髖關節部位肌肉性疼痛,多為緩疼,可呈間歇性或者持續性,外展、內旋時較為明顯,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變的劇烈,出現跛行,行走困難。
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X線檢查是目前主要檢查手段,早期可以出現持重面骨質密度增高,逐漸出現囊狀骨質壞死區,關節面塌陷變形,嚴重者出現股骨頭移位。
2、CT檢查
CT檢查對于發現細微病變和關節面是否塌陷比較敏感,為臨床制定治療方案提供診斷依據
3、MRI
MRI檢查對于股骨頭早期診斷優于X線和CT,另外還可以發現關節腔內的病變,如軟骨腫脹,滑液增多等,對于早期病變或者可疑病例,MRI可以作為首選檢查。根據臨床癥狀和輔助檢查,一般診斷不難。
治療
治療原則要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程度、身體一般狀況來決定。
1、非手術治療
適用于青少年患者,一般要避免負重,注意休息,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輪椅,另外可以配合牽引治療
2、股骨頭鉆孔減壓術和植骨術
適用于股骨頭沒有明顯變形,無囊狀骨質壞死區的患者。通過治療可以重建血運。修復壞死區。
3、髖關節置換術
一般適用于股骨頭變壞死嚴重、年齡偏大的患者。有半髖關節置換術和全髖關節置換術兩種,假體材質種類很多,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