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苔蘚實際上不是癬,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表淺性、非感染性、慢性炎癥性疾病,好發于口腔黏膜,也可發生在皮膚、生 殖器、指甲或趾甲。扁平苔蘚是一種復發性,瘙癢性,炎癥性皮疹。常伴有口腔損害。根據癥狀表現臨床上一般分為五型。
1、網狀損害
較多見于磨牙區粘膜與前庭溝,常自后向前蔓延,損害區粘膜的柔性與彈性基本正常。病人自覺粘膜表面粗糙,口唇活動時受牽拉與進食時有輕度刺激痛等,這也是同白色角化病的區別。由于扁平苔蘚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基底細胞液化變性與固有層大量炎癥細胞浸潤,所以在白紋稠密區域,特別是在前庭溝與頰粘膜區域較多發生充血,并形成上皮下水皰。水皰極易破裂而迅速成為淺表糜爛,通常經局部治療,糜爛即可愈合而白紋重新出現,所以這種局限性糜爛,僅僅是本病的一種階段性表現,而不是本病的一種特定類型。白紋稀少區域通常也少發生糜爛。單線條可發生在前庭溝、口底舌腹界、唇紅與附著齦,環形偶見于頰粘膜。
2、丘疹
狀如針頭大小,微隆,偶見于伴白紋的頰粘膜,但不應與皮脂腺異位癥(Fordyce disease)相混淆,因為這二者可以同時存在。異位皮脂腺呈淡黃色顆粒,可以叢集或散在,除了非常淺表的外,一般都隱伏于粘膜下,也無自覺癥狀。唇紅部也是異位皮脂腺的好發區域,一般上唇多見于下唇。
3、斑塊
圓或橢圓形多見,常位于舌背中份或兩側,基本上保持對稱,但也可為單側性。損害區乳頭消失而平伏。方塊型偶見于有吸煙史者的頰粘膜與(或)附著齦,實際上是一種少見的白色角化病,故戒煙后斑塊逐漸消失而白紋重現。
4、水皰
一般為粟粒狀,多見于軟腭(軟腭【譯】:位于腭的后1/3,其基礎是橫紋肌,表面也為粘膜被覆),但也可發生于其它部位。水皰容易破裂,在一晝夜間又重新出現。
5、糜爛
糜爛型常見,范圍相當廣泛,幾乎可遍及整個口腔粘膜。雖然,在某些區域尚可隱約顯示白紋樣損害,由于沒有典型表現,故不能為臨床提供診斷依據。附著齦的糜爛常可見殘留的皰壁,狀如“上皮剝脫”,這種具有剝脫性的臨床表現可見于多種炎癥性疾病(天皰瘡、類天皰瘡等),所以舊稱“剝脫性齦炎”,現在已不作為獨立存在的疾病。本型對于抗生素與免疫抑制劑治療常具有對抗性,必須進行全面的系統性檢查,以免貽誤診斷與治療。
溫馨提示
為了防止扁平苔蘚的發生,要定期檢查口腔粘膜,以預防扁平苔蘚的發生。不要等到出現了疼痛、牽拉、緊繃甚至出血、糜爛、潰破、斑紋、色素等異常情況時才去檢查。及時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