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病出現新癥狀,老病原出現新變異
病原因子在環境壓力與機體免疫壓力下,不斷發生變異,出現新的變異株與血清型,如口蹄疫、
禽流感、鏈球菌等,病原因子毒力變異導致新的流行,甚至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如禽流感對哺乳動物的毒力增強,導致人的感染;新型鏈球菌致人感染發病甚至死亡。
新出現和重新流行的傳染病危害性增大
狂犬病、布魯氏菌病、結核病、鏈球菌病、炭疽、乙型腦炎、口蹄疫、流感等,近幾年來發病率不斷回升,不僅威脅著養殖業的發展,而且對人類的健康也造成重大影響。
近年來全球一個共同的問題是人類越來越面臨著動物病原的威脅,如SARS和愛滋病等的研究結果發現,病原溯源都與動物有關。
高致病性禽流感原本只感染家禽發病,對水禽和哺乳動物不致病,而現在不僅能使水禽高度感染并能嚴重發病死亡,而且感染哺乳動物和人,并引起死亡。這警示隨著環境、氣候和生態的變化,某些動物病原已經突破種間屏障,直接感染人,給人類造成巨大威脅。
細菌性疾病危害加劇
隨著集約化養殖的規模不斷擴大,污染日益嚴重,細菌性疾病明顯增多,如巴氏桿菌、豬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的危害已變得十分嚴重。
濫用抗生素等導致耐藥菌株普遍存在,并使一些體內正常菌群成為致病菌群。同時由于臨床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產品藥物殘留含量增加、產品質量下降、出口受阻,消費者心里恐慌。
疫病發病周期縮短
豬口蹄疫的流行周期過去是5~10年流行1次,發展到3~5年流行1次,又從每年流行1次,現在是每年流行多次,夏季也常發生,發病周期大大縮短,間隔時間愈來愈短。
疾病流行的空間特征變化迅速
集約化養殖加大了疾病傳播速度與流行強度。全球經濟一體化、世界貿易和旅游業的發展,不少原來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變成世界性流行。
多病原混合感染增多,使病情更加復雜化
當前發生傳染病往往不是單一的病原體所致,而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病原體共同協同作用而造成的。多病原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已成為發病的主要形式。
由于多病原的感染,使病畜禽所表現的臨床癥狀沒有診斷特異性,而是表現為一系列的綜合癥候群,使病情復雜化,增加臨床診斷的難度,也給疫病控制帶來困難,導致畜群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造成更大損失。
病癥非典型化,隨性感染增多
在疫病流行過程中,病原體受到外界環境及高度免疫力的影響,使一些病原體的毒力經常發生改變,有的毒力變強、有的毒力變弱,出現了新的變異株和血清型。
加之畜群中的免疫水平不高或免疫抗體不一致,致使某些疫病在豬群中發生流行、并非典型化。比如豬鏈球菌病出現了血清2型,不僅能引起豬高發病,死亡率增大,而且引起人發病,成為一種新的人畜共患病病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