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非典型肺炎是一個新的疾病名稱
但事實上,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有過“非典型肺炎”發生,其英文名為AtypicalPneumonias系指一組具有肺炎表現,如發熱、頭痛、咳嗽、咳痰等癥狀,肺部X線片有浸潤陰影等肺炎體征,而病原體并不明確或由非細菌性病原體引發的肺炎,總稱為非典型肺炎。既往有因為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軍團菌、立克次體等分別引發非典型肺炎流行的記載。1976年美國、西班牙、意大利、瑞典、荷蘭、英國等先后均有過因軍團菌引發非典型肺炎暴發流行的報道。因其他病原體引發非典型肺炎流行也曾發生過。但是,并非所有非典型肺炎均表現一樣,正是由于其肺炎表現的不典型性,使不同病原體引發的非典型肺炎表現差異極大,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傳染性也各不相同。
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由于其病原體為變異的冠狀病毒,傳染性強,有極為重癥類型引發死亡病例存在,并且易在未作良好防護的醫護人員群體中傳播流行,所以影響很大,也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由于部分患者很快表現出呼吸困難、呼吸窘迫、呼吸衰竭,因此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統稱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英文簡稱為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急性起病,一般在被感染后10天之內發病,多以發熱為首發癥狀,主要呈現持續高熱,常在39℃以上,甚至達40℃以上,高熱多持續不退,偶然伴有怕冷、寒顫;
伴或不伴有頭痛、關節酸痛、全身酸痛、乏力、胸痛、腹瀉;
可有咳嗽
多為干咳、少痰,偶有血絲痰,有的病情嚴重患者咯血量較多。嚴重者出現呼吸加快,呼氣短促,并可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呼吸頻率超出30次/分鐘以上,呼吸極度費力卻不能滿足呼吸供氧要求。肺部體征不明顯,部分患者可聞及少許干、濕羅音,或有肺實變體征。臨床表現中不同的患者可呈現出側重部分癥狀與體征。
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WBC)計數一般不升高甚至降低。胸部X線或CT檢查發現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呈網狀樣改變,少數患者進展迅速,呈大片狀陰影;常為雙側改變,特別是陰影的變化或進展,陰影可在48小時內增大一倍以上,由單側進展為雙側。陰影吸收消散較慢。大部分患者肺部陰影與癥狀體征不一致,即從病情出發似乎不可能出現如此之大的陰影,然而,X線胸片卻明確出現了嚴重的肺部陰影。
對于兒童除上述癥狀與體征外,還可出現精神萎靡或哭鬧、煩躁不安等癥狀。重癥患者可出現呼吸衰竭,低氧血癥在吸高濃度氧時也不能改善,還可出現多個臟器功能衰竭的相關表現,如心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中樞神經功能衰竭(昏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