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肛瘺的病因有哪些?肛管直腸瘺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腸,故常被稱為肛瘺,是指肛門周圍的肉芽腫性管道,由內口、瘺管、外口三部分組成。內口常位于直腸下部或肛管,多為一個;外口在肛周皮膚上,可為一個或多個,經久不愈或間歇性反復發(fā)作,是常見的直腸肛管疾病之一,發(fā)病率僅次于痔,任何年齡都可發(fā)病,多見于青壯年男性,可能與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造成肛瘺的病因有哪些。
大部分肛瘺由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引起,因此內口多在齒狀線上肛竇處,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引流處形成外口,位于肛周皮膚上。由于外口生長較快,膿腫常假性愈合,導致膿腫反復發(fā)作破潰或切開,形成多個瘺管和外口,使單純性肛瘺成為復雜性肛瘺。瘺管由反應性的致密纖維組織包繞,近管腔處為炎性肉芽組織,后期腔內可上皮化。
肛瘺外口反復流出少量膿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為主要癥狀。較大的高位肛瘺,因瘺管位于括約肌外,不受括約肌控制,常有糞便及氣體排出。由于分泌物的刺激,使肛門部潮濕、瘙癢,有時形成濕疹。當外口愈合,瘺管中有膿腫形成時,可感到明顯疼痛,同時可伴有發(fā)熱、寒戰(zhàn)、乏力等全身感染癥狀,膿腫穿破或切開引流后,癥狀緩解。上述癥狀的反復發(fā)作是瘺管的臨床特點。
肛瘺多為一般化膿性感染所致,少數為結核性感染。其他特異性感染如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等特異性炎癥、惡性腫瘤、肛管外傷感染也可引起肛瘺,但較為少見。
中醫(yī)病因病機:中醫(yī)認為,本病主要是因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潰后,余毒蘊結不散,血行不暢,瘡口不合,日久成漏或因虎勞久嗽,肺脾兩慮,濕熱邪毒下注肛門,以致血肉成膿,潰后成漏。
西醫(yī)病因病理: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肛瘺主要是出肛竇感染形成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發(fā)展而成。當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引流后,破饋或引流處成為外口,膿腫逐漸縮小,形成感染性管道,其原發(fā)病灶成為感染不斷進入管道的內口,以致經久不愈。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就是對“造成肛瘺的病因有哪些”描寫,看完本文之后相信你對該病有哪些病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如果發(fā)現(xiàn)此病,就應該及時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